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析与治理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盈余对投资者、债权人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同时也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参数。国内外一系列会计舞弊事件1充分说明财务舞弊、过度盈余管理等诸多因素导致的盈余质量低下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因而,如何鉴别、评价盈余质量以防范舞弊和欺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已引起世界各国理论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国际上对盈余质量的研究也就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尤其是近年来,面对当前严重的舞弊现状,针对会计盈余质量的研究在国外学术界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2002年1月,美国会计学会(AAA)专门设立“盈余质量”项目,对盈余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2003年在美国会计学会年会上,盈余质量又成为一个重点讨论课题。而我国对盈余质量的研究相对滞后,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和系统,相关研究领域亟需拓展。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财务舞弊、过度盈余管理导致盈余质量低劣,这种现象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并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析和治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财务界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盈余质量评析的相关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并分析这些理论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析与治理产生的影响,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该部分主要分析了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外部性理论、管制经济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这些理论对盈余质量的评析及治理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帮助我们分析了导致盈余质量低劣的理论根源,而外部性理论和政府管制理论等为政府委托证券监管部门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也为我们提出有效的盈余质量治理对策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主要进行会计盈余及盈余质量的一般分析,为盈余质量的进一步的评析与治理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分析和阐述。该部分主要探讨三个问题:盈余及盈余维度研究、盈余质量的内涵与现状、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 首先对比分析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规定;接着进行了会计盈余及盈余维度的研究,对经济收益、会计收益和全面收益等不同的收益概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盈余质量的内涵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对国内外学者对盈余质量的内涵界定进行详细辨析之后,提出了盈余质量的新定义,推导出盈余应具备的质量特征要求。最后,笔者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为进一步评析盈余质量打下了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基于财务报告视角下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析问题。该部分主要研究三方面问题:公司盈余质量评析的意义和方法、如何基于财务报告进行盈余质量分析、如何在关联交易条件下和币值变动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分析。 首先分析了进行盈余质量评析的必要性,接着笔者将盈余质量分析评价方法划分为定性分析、信号分析、单变量指标分析和多变量模型分析法四类,并分别进行说明。此后,详细探讨了如何基于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资料)进行盈余质量的评析;接着,讨论了如何在关联交易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的分析,透视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手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联交易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详细探讨如何在币值变动(通货膨胀)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分析,以便获取更为有用的决策信息。物价变动必然导致货币购买力变动,即币值发生波动,在这种币值变动较明显时,分析公司盈余质量时,就有必要充分考虑币值变动的因素。笔者提出并说明了在币值变动(通货膨胀)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并以历史成本/不变币值计量模式(historicalcost/Constantpurchasingpower)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基于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视角下对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与分析问题。主要研究三个问题:如何科学构建盈余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如何对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而严密的检验、如何利用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公司盈余质量分析。 首先,从会计盈余的质量特征入手,选取了反映盈余的现金保障性、安全性、成长性和稳定性四方面特征的11项财务指标,构建了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在2003年每股收益指标为正的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随机抽取符合要求的80家公司作为构建模型的样本;接着,对盈余质量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分为两种情况,即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数(EQI)和每股收益增长率G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证明,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数(EQI)与未来每股收益增长率G呈显著正相关,充分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以模型对80家上市公司的评价结果为例进行盈余质量评价的案例分析,其分析结果一方面说明了如何利用模型进行公司盈余质量评析,另一方面也从案例角度再次证明了该模型在评价盈余质量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治理问题,即如何治理盈余质量低劣,及如何提升盈余质量水平。该部分的核心问题是提出并构建了治理盈余质量的三位一体多元化治理机制。 本部分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治理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盈余质量治理的思路;最后,采用时空分析法,从产生、形成和影响盈余的基础环境、形成规则、监管规制三个时空展开,构建盈余质量的三位一体多元治理机制,即:(1)盈余质量的基础环境治理——完善公司内部制度安排;(2)盈余质量的形成规则治理—会计规则的完善和执行;(3)盈余质量的监管规制治理—市场监管规制的完善与执行。 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1.较客观、全面的提出了盈余质量的新概念,改变了许多学者在盈余质量的概念问题上定义片面、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的局面。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盈余质量内涵表述的基础上,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要求,开展盈余及盈余维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客观而全面的提出了新的盈余质量的概念界定。 2.立足我国证券市场,尝试利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充分证明了该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克服了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利用单指标评价盈余质量的片面性和个别学者利用多指标模型评价盈余质量时存在的指标选取不科学、不合理、缺少有效性论证的弊端。该模型可以更准确、更全面的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做出科学评价,以利于相关利益者决策之需要。 3.首次提出了盈余质量治理新理念,科学地提出并构建了治理盈余质量的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治理机制,为有效提升公司盈余质量,整饬会计盈余信息失真的乱局,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探索。从而,为抑制盈余管理和盈余舞弊等利润操纵行为,不断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进而提高整体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种新的尝试。 4.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在关联交易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上市公司间不当的、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是在我国固有体制下形成的一个十分严重而普遍的问题,笔者立足我国资本市场实际,在列示不当的、非公允的关联交易的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在关联交易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币值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是各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述了在币值变动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九江市科委于八四年一月六日——七日,在九江市南湖馆召开了由九江市茶科所陈天霓等同志承担的“茶树对夹叶研究”科研成果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江西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群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把握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坚持教育创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探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社会的改革和英语教育的发展.英语测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检验、评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
1978年和1979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米德(Mead)试验地(属 Sharpsburg 粉砂粘壤)上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六次重复。用9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即马丁(Martin)、麦地(Wheat
文章研究了黎曼流形上具有Neumann边界条件的Monge-Ampère型方程的全局正则性,并将其在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主要结论推广到了曲面空间.
学位
仲景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中药生产企业。成立于1992年,其主导产品半月清曾经创造了单产品八千余万元的年销售额,但由于后续产品的缺乏,公司后劲不足之处渐渐暴露出来,到目前为止,公
文章根据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DEA 方法分析中国沿海地区的环境效率水平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7—2013年我国沿海地区环境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与理想状况之间仍有一
物理课的教学,讲究的是科学性,但教学的艺术性确实是十分重要的,是直接涉及到怎样让学生能够在听懂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举一反三,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就必须注重方法和
高中政治课应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和崇高信念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但在现实应试教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