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ICSI新技术及其用于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y_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一种新型辅助生殖技术,其实质就是用注射针携带单个精子直接注入到卵子胞浆内从而带到受精的目的。ICSI的建立为许多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福音,目前已成为治疗男性不育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动物模型,阻碍了人类ICSI研究。小鼠卵子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ICSI动物模型,但因小鼠卵子体积较小、抗损伤能力弱等原因,小鼠ICSI研究进展缓慢。直到1995年Kimura等人将Piezo仪器用于小鼠卵ICSI,才获得了较高的鼠卵成活率、受精率及囊胚率。然而,由于Piezo-ICSI效果不稳定且存在潜在的汞污染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及科研上的应用。本文是对一项新研发的ICSI技术(New-ICSI, N-ICSI)的应用和改进。N-ICSI的方法为:将固定针做成喇叭状的开口,先用固定针吸入部分透明带及胞质,然后直接用常规的尖口注射针插入卵胞质中,进行抽吸破膜并注射精子。现对实验结果归纳如下:①比较卵子行N-ICSI和C-ICSI的体外发育情况。实验表明,与常规的鼠卵注射方法(C-ICSI)相比,N-ICSI可以极其显著提高鼠卵ICSI后成活率(22% vs89%,P<0.01)。鼠卵行N-ICSI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桑椹胚率分别为85%、71%和61%,与C-ICSI差异不显著(88%、84%、76%,P>0.05)。N-ICSI和C-ICSI的囊胚率差异也不显著(65% vs 62%,P>0.05),但都显著低于激活组(97%,P<0.05)。优化和改善N-ICSI的实验条件,也许可以提高成囊率。②比较固定针开口内径及固定针吸入胞质长度这两个主要参数的不同组合对囊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固定针为45μm的时候,卵子的成活率较低(64%)显著低于固定为50μm或55μm的卵成活率。而当吸入胞质长度为75μm时,成囊率(0%和33%)显著低于大部分其他组合,或者正常受精率极低(只有36%,其余为三倍体或多倍体)。而当固定针内径为55μm,胞质吸入长度为40μm时,卵子成活率、正常受精率、囊胚率。与内径为45μm吸长40μm相当,但内径为55μm的卵裂率明显低于内径为50μm的卵裂率。而当固定针内径为50μm,胞质吸入长度为40μm,可得到可观的成活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桑椹胚率和囊胚率,故将该组参数视为最佳N-ICSI条件。③建立大批量小鼠卵子冷冻技术,每个载体可以装载20-50个卵子。将人精子注射(N-ICSI)到这些解冻复苏的小鼠卵子中并结合临床ICSI资料,可以判定部分临床ICSI过程失败的原因。④将N-ICSI最佳条件用于人精子注射鼠卵的跨物种ICSI,比较不同的人精子制动时间对鼠卵激活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用人精子对鼠卵行N-ICSI,可得到80%以上的成活率、90%以上的受精率和70%的卵裂率;并发现人精子在制动30min内激活鼠卵的能力没有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便捷、对鼠卵损伤较小的ICSI新方法。用人精对鼠卵行N-ICSI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固定针吸入部分胞质的变形是否会对胚胎的后期发育有影响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尽管如此,由于该方法的简单实用性,值得我们在临床及科研上尝试使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既具备含氟化合物优异的“三高二憎”特性,即高表面活性、高热稳定性、高化学惰性、憎水性和憎油性;又具备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成膜性好的特点。近年来关于含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