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殖环境内的无机营养盐是海水养殖主要的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在“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理论的指导下,将对虾与其他不同生态位的养殖种类进行合理搭配混养的综合养殖模式已成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利用野外围隔实验进行了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与中国明对虾、菊花心江蓠-毛蚶与中国明对虾的混养试验及对虾养殖环境中施加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监测了水体理化因子、底泥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变化规律,测定了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探讨了藻、贝在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净化作用及生态效应和微生态制剂在对虾养殖环境中的净化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在中国明对虾与菊花心江蓠的养殖系统中,各组中国明对虾的放养密度为32ind·m-2,处理组放养不同密度的江蓠(120、240、360、480g·m-2)。经9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的生长、成活率和总产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方式下,各处理组NH4+-N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PO43--P和叶绿素a的含量也低于对照组(P<0.05),而NH4+-N和PO43--P分别被菊花心江蓠吸收利用了52.15%和19.37%。因此,菊花心江蓠在提高中国明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的情况下能改善水质条件,对中国明对虾的养殖具有一定的清洁生产作用。在此对虾放养密度的池塘中菊花心江蓠的最佳放养量为360g·m-2。2)在中国明对虾与毛蚶的养殖系统中,各组对虾的放养密度为30ind·m-2,处理组放养不同密度混养毛蚶(10、20、30、40ind·m-2)试验,从毛蚶对混养虾池的水质、底质、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混养对生态效益和养殖效益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毛蚶在对虾养殖环境中能净化水质和底质,在此对虾放养密度的池塘中毛蚶的最佳放养量为30ind·m-2。3)在中国明对虾与菊花心江蓠-毛蚶的养殖系统中,各组中国明对虾的放养密度为30ind·m-3,处理组放养不同密度混养毛蚶(10、20、30、40ind·m-2),养殖40d后再放养江蓠(300g·m-2),经50d的养殖,结果表明:投放毛蚶30ind·m-2的处理组对虾的生长、成活率和总产量均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