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参是我省的道地药材之一,其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位居前列。由于缺乏栽培基础理论研究支撑,目前所采用的栽培技术存在盲目性大、针对性差,调控不易等问题,这与中药材GAP所规定的定量化、标准化要求相差甚远。本研究旨在研究成药期党参植株体内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变化、代谢相关酶活性、标志性的药效成分含量;分析碳素、氮素同化物质代谢及代谢相关酶活性与标志性药效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党参产量及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等。以期为党参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如下:
1. 党参根系系可溶性糖含量呈S形变化。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逐渐增长,后趋于稳定。根系系的可溶性糖量5月份达最小值, 8月份达最大值。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5月份达最小值,8月份达最大值。
2. 党参根系中的淀粉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升高-稳定-降低-稳定的曲线变化,叶片中淀粉显淀粉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显示M折线形上升趋势,即整体呈上升趋势,中间有较大波动。4、5月根系淀粉含量达最小值,6月根系淀粉含量达最大值。5、7月叶淀粉含量达最小值,9月叶淀粉含量达最大值。
3. 党参根系系可溶性蛋白在整个生育期内,根系的蛋白质含量持续上升,9月份达最高值。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6月份维持较高水平,7月份明显下降后,维持在稳定水平。
4. 党参根系的SOD酶活性在移栽期(4月),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生育期。整个生育期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党参叶的SOD酶活性,在生育初期较低,6月份活性明显增高。即苗期活性较低,进入生殖期后,保持较高且稳定水平。
5. 根系POD酶活性在4月份最低,5月份明显上升,达最大值。6月、7月份有回落,8月、9月份有所升高。叶片POD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呈曲线上升。7、9月份酶活性最高。
6. 党参根系炔苷与党参POD酶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660。党参根系炔苷与党参根系糖量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544。党参炔苷含量与党参叶SOD酶活性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775。
7. NH4+-N能促进党参单根增、增粗及醇浸物含量的提高,NO3--N有利于党参根的增长;而CO-NH2-N对党参炔苷含量的积累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