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合理的划定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对于保护耕地、实现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基本农田空间保护规划片面追求耕地质量,却忽略了基本农田的空间连片程度。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基本农田提出了“优质高效、集中连片”的规划方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空间连片性有着明确要求,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的研究。通过对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最小费用距离模型,从空间上对基本农田连片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基本农田划定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中空间连片性的评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从基本农田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定义和建设规划要求出发,筛选出了罗定市“源”基本农田,通过系统、综合地分析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的阻力层。根据“源”基本农田以及阻力层构建了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分析的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利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软件,以罗定市为例,对罗定市基本农田的空间连片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本研究首先采用特尔菲法,从土壤质量、立地条件、基础设施以及空间形态四个方面构建了筛选“源”的指标体系,选择了11个二级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在确定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图斑为主的评价单元后,利用GIS软件中的空间叠加分析,筛选出了最小费用距离模型中的“源”基本农田。其次,在梳理和总结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的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的定义,系统、综合地分析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的影响因素,最终确定最小费用距离模型阻力层,即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基本农田耕地质量、基本农田空间距离、田间道路通达度以及高程。2、通过筛选出的“源”基本农田以及阻力层构建了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并以罗定市为例,对其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罗定市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总体来说普遍较好,这有利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罗定市连片性较好的基本农田面积达35003.92公顷,占总基本农田面积的65.36%,也有一些连片性较差的被划入了基本农田,其主要分布在罗定市的西北部以及南部。基本农田连片性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是以罗定市中部以及东北部空间连片性较好,南部次之,西北部以及北部较差。(2)通过实证以及结果与实际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来分析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是切实可行的,能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以及基本农田划定中连片性分析提供方法参考。3、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可提高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的准确度,更能够准确的诠释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