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支流御临河沉积物碳素迁移转化与驱动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y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系统的碳排放是构成全球碳素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不容小觑。沉积物是河流系统的主要碳库,是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两种含碳温室气体产生的重要场所。目前针对河流系统碳排放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单一介质水体和水-气界面,忽略了碳素在河流沉积物中的转化、向上迁移与排放过程的研究。本文以三峡库区筑坝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沉积物中各形态碳素的时空分布规律,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深入调查了沉积物中CO2和CH4产排的微生物驱动机制,通过稳定同位素表征手段探明了御临河沉积物中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并且对干湿交替环境下沉积物碳素的响应行为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分别在三峡水库稳定蓄水期和稳定泄水期调研了沉积物碳素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沉积物中CO2和CH4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沉积物-水界面和水-气界面CO2和CH4的释放通量,初步探讨了沉积物中CO2和CH4的产排过程。结果表明,御临河生态调节坝上游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富集,促进了CO2和CH4的产生,从而导致上游沉积物-水界面的CO2和CH4扩散通量大于下游。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有机碳是蓄水期沉积物中CO2和CH4的主要影响因素,沉积物中溶解氧对CH4的负效应在泄水期显著增加,说明甲烷氧化过程对泄水期沉积物中CH4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在蓄水期,沉积物中CH4以扩散方式进入大气,上游水-气界面CH4通量大于下游;在泄水期,沉积物中CH4主要以冒泡途径释放,下游水深较浅,成功逸出水面的CH4气泡多,水-气界面CH4通量远高于上游;同时,泄水期下游水位落差大,水体流速快,有利于陆源CO2输入水体,导致水-气界面CO2通量较高。(2)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定量PCR对沉积物与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丰度、以及基于功能预测的碳源代谢和甲烷代谢路径进行分析,从微生物代谢层面解析了沉积物中CO2和CH4产排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沉积物中的产甲烷微生物以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为主;泄水期温度升高,沉积物中参与碳源代谢路径的功能酶丰度增加,促进了沉积物中CO2的产生,CO2作为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的底物,进一步促进了泄水期沉积物中的产甲烷过程,而沉积物中好氧甲烷氧化菌丰度的增加导致扩散至上覆水中的CH4浓度降低;泄水期上游水体中产氧光细菌的光合作用降低了水体中CO2,从而降低了上游水-气界面CO2通量,下游水体中来源于根际土壤和植物的放线菌丰度显著高于上游,进一步验证了陆源输入是下游CO2通量较高的主要原因。(3)基于稳定同位素表征手段,对沉积物中有机碳进行了溯源分析。御临河沉积物的δ13C值介于-26.72‰~-26.41‰,δ15N值介于0.98‰~3.52‰,C/N值介于8.31~12.87;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御临河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主要来源于藻类和陆源C3植物;双端元混合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陆源C3植物对有机碳的贡献(>75%)大于内源藻类(<25%)。(4)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消落带沉积物中碳素的迁移转化,对消落带碳素的源汇转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解析。落干期,植物生长固碳,淹水后,植物体内碳素释放到沉积物和水体中,提升了沉积物中碳源代谢路径功能酶和产甲烷菌的丰度,促进了沉积物中CO2和CH4的产生,对消落带系统的碳排放具有正向的驱动效应。在淹水之前将植物地上部分收割,消落带系统从碳“源”转变为碳“汇”,在整个干湿交替环境下,植物调控可将消落带碳排放量减少48%。综上所述,三峡库区支流沉积物碳素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河流筑坝和三峡水库调度引发的水文环境变化以及植物演替密切相关。本研究补充了对复杂水文条件下河流系统碳素循环的认知,对于全面了解三峡库区调度方式对筑坝支流碳排放过程与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碳排放核算和碳减排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分布式优化在智能电网、传感器网络、机器学习等大规模复杂网络化系统中应用前景广阔,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分布式资源分配问题属于一类重要的分布式优化问题,不仅要考虑决策变量的耦合约束,也要考虑通信网络和控制性能约束,因而求解分布式资源分配问题的优化算法的设计和分析就更具挑战性。目前,分布式资源分配算法主要解决耦合约束的分布式处理问题。然而,通信网络和控制性能约束下的分布式资源分配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学位
随着现代控制系统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动态系统常会受到未建模动态、随机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模糊逻辑具有人类自然语言定性描述的特点,为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刻画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技术框架。模糊控制思想能针对不同状态的被控系统给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对于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多参数间耦合的系统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模糊逻辑方法在自动控制理论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其有
学位
学位
随着全球航空业的迅猛发展,航空燃油消耗急剧增加,飞机废气及噪音排放大幅上升,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此,航空业开始大力推行多电飞机技术,逐步将飞机的二次能源统一为电能,从而简化飞机能源结构,减轻飞机部件质量,提升能源利用率和可靠性,降低燃油消耗,缓解环境污染。研究稳定、可靠的绿色航空供电技术已成为多电飞机技术发展的重点和紧迫内容。然而,多时间尺度的源、荷特性以及复杂多变的运行工况,使得机
学位
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非入侵、无电离辐射的多参数成像技术。高分辨率的MRI图像能够为临床中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与分析提供清晰的解剖细节。然而,MRI的成像时间较长,在扫描过程中容易因患者不自主移动产生运动伪影。虽然增加MRI图像扫描的层厚可以减少扫描时间,但会导致部分容积效应以及MRI图像分辨率的降低,低分辨率的MRI图像中组织边界模糊,限
学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生产设备和系统不断向着规模化、精细化和复杂化发展,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与快速发展的工业进程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方面,工业生产过程的强耦合性使得故障发生的范围更广、偶然性更高;另一方面,生产设备的规模化和复杂化会导致故障的隐蔽性更高、破坏力更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将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故障检测作为整个工业过程监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保障工
学位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儿童肺炎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予氨溴索静脉滴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肺啰音、咳嗽、发热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肺啰音、咳嗽、发热症状的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
期刊
在建筑结构、金属加工成型以及汽车航天制造等诸多领域中,金属构件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生延性断裂则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延性断裂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经历了显著的塑性变形(断面收缩率通常不小于5%)。在钢建筑结构领域中,钢材的延性断裂现象较为常见,例如螺栓连接中钢板的剪出破坏、焊接断裂破坏和金属阻尼器断裂破坏等。在研究涉及断裂的结构的受力行为时,准确预测断裂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准确判断构件承载力的降低乃至丧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