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影响因素及治理模式构建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l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治理难题,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是两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2006年发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就已经把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及“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然而,环境治理涉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各省份、各区域在不同的政策阶段面临的污染问题、取得的成效均存在异质性。因此,对中国各区域的环境污染物进行多年份的横向研究和纵向对比,分析其时空效应、治理困境和影响机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且有意义。
  本文基于“现状—原因—对策”的分析逻辑,运用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时空演变趋势和空间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最后提出治理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在“现状”层面: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方法研究了环境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四种污染物指标都存在时间分布层面的波动性和空间分布层面的异质性以及集聚性。大气污染呈现出“块状集聚”的特征,水污染呈现出“条带状集聚”的特征。大气污染的空间相关性高于水污染,过渡型指标的空间相关性高于约束性指标。中国的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因此需要注意加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治理。
  (2)在“原因”层面:通过构建STIRPAT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和政策工具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经济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城市化等社会经济因素都会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产生影响。多种政策工具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主要依靠“运动式”的政治命令手段实现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力量还比较薄弱,环境政策工具要根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发展进行渐变式创新。
  (3)在“对策”层面:通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异质性回归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政策阶段和不同的区域,政策工具发挥的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目前属于“公众参与驱动型”的环境治理模式,中部地区是“市场激励驱动型”的环境治理模式,西部地区尚处于“命令控制驱动型”的环境治理模式。在未来的环境规制过程中,应该构建“合作治理”的新模式,推动政策工具的优化创新和重组整合,实现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
  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方面,综合分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时空演化规律和治理难题。将自然科学中的污染指标赋予管理学意义,细分为“约束性”和“过渡性”指标,区别于以往的宏观性政策研究和单纯的环境科学研究。在研究框架构建的过程中,将治理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等相结合。把环境合作治理细化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主体”、“政策工具整合”五个维度。基于“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多重视角分析环境污染的治理困境和多种政策工具的效果,丰富了合作治理的理论内涵和政策价值。
  (2)在研究体系和研究工具层面,以往关于环境治理的文献中,研究方法多为案例分析、文本分析、质性访谈等定性研究,而少数定量研究主要是针对公民个体的问卷调查,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模型和框架体系。本文遵循“实然层面—治理困境—原因机理—应然层面”的分析逻辑,把理论研究与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相结合,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机理。在变量的操作定义层面,本文对七种社会经济因素和七种环境政策工具进行定量测量,弥补了现有文献测量指标的缺陷。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动态测度了自变量显著性的变化。综合考虑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进行子样本回归分析,探究了不同区域和不同政策阶段治理路径的差异性。为“定量”评价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和“定性”完善治理路径构建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分析框架。
  (3)在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方面,把本文的理论框架映射到环境治理实践中可知,环境污染的时空效应要求处理好府际关系、区域关系、部门关系以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综合使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区域环境治理能力的协调发展。在不同政策阶段和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类型的政策工具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公众参与的程度不断加强而政府管控的刚性逐渐减弱,环境政策的实施注意考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打好政策组合拳,实现多维度的合作治理。
其他文献
长链烷烃临氢异构反应在油品提质及脱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高效择形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一直是该过程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技术难点。良好的金属功能、适宜的酸功能及分子筛载体择形性,可以有效抑制主要的副反应即裂解反应的发生。本工作以设计合成高效的长链烷烃临氢异构Pt/ZSM-22双功能催化剂为目标,从ZSM-22载体的晶化过程调控、后处理改性以及Pt金属负载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获得了Pt/ZS
酿酒酵母作为真核模式微生物,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研究。外源基因在酵母中表达受到多因素的调控,在宿主中更好的表达外源基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从酿酒酵母基因组位点效应出发,以红色荧光蛋白(RFP)作为报告基因,建立一套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整合位置对外源基因表达影响的方法。通过对1044个整合位置的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菌株的相对荧光强度从0.98-12.98,最大差异达到13.2倍。极
学位
氧化应激会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氧化损伤,被认为与衰老和诸多疾病有关。补充抗氧化剂是应对氧化应激最直接的方法,天然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抗氧化剂在体外实验和动物氧化损伤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由于小分子抗氧化剂自身水溶性差、不稳定、体内清除速率快等不足,它们在临床应用中难以起到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因此,为增强抗氧化剂的分散性、溶解性、稳定性,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聚合物抗氧化
学位
化学电源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和化学能进行高度可逆转化的储能装置,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载体,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广受研究者的青睐。然而,目前商业化的基于插层化学反应的锂离子电池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亟待开发新型的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锂电池体系。作为锂电池体系的核心,电极材料的发展则是制约其能量密度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与商业化的石墨负极相比,锂金属负极得益于其高的理论容量
学位
本文旨在探讨Juniperus oblongaM.Bieb 和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的化学成分及活性机理,并得到具有成神经细胞瘤、阴离子转运蛋白3(OAT3)抑制活性以及肿瘤细胞毒性的化合物。本研究选用的Juniperus oblonga样品采自阿塞拜疆,我国尚未见引种栽培,同属的杜松在国内分布较为广泛。作为“一带一路”的提出国和倡导国,杜松的化学成分
学位
现代工业制造中,大型复杂零部件结构成型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对零件的成型精度、力学性能以及成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研究高精度、高质量大型复杂零部件结构成型成为了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课题之一。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不仅在模具设计、生物医疗、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而且也为大型复杂零部件等结构的制造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作为增材制造技术的代表,光固化
学位
学位
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发展与持续发展是我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挑战,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跨越的关键。产品设计是制造业的基础,产品创新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以及产品进化策略,提出支持产品创意方案产生的概念设计方法及流程,建立系统化的产品创新设计理论方法与工具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产品概念设计的相关研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设计理论、认
学位
发展有助于创新方案产生的概念设计方法和技术是产品开发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以利用经验知识和本领域知识为主的概念设计方法,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不容易得到创新方案。而引入跨领域的知识能够为设计师提供一种独特的设计视角,是推动创新方案产生的有效手段。生物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蕴藏着大量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设计知识,充分地将其应用到产品概念设计中,对推动创新方案产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相应过程模型
学位
我国湖泊众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却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华爆发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氮、磷等营养盐的过量输入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在适宜的环境下,水中藻类大量生长繁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得生态系统逐渐走向恶化。因此,控制外源营养盐负荷和内源营养盐释放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首要条件,环境因素(温度、光照、风等)和水动力条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