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弹和破片对引信的打击及相关不敏感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inglongg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完善我国不敏感引信技术,研究了引信受到枪弹和破片打击时的响应过程和规律。利用仿真软件分别对国内外不敏感弹药枪弹射击试验用弹侵彻过程、破片撞击起爆引信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对不敏感弹药破片撞击试验用弹进行了初步设计。在不敏感弹药枪弹射击试验中,弹头有可能会击穿弹体进入主装药或者击穿引信体进入导爆药或传爆药。为了研究不敏感弹药枪弹射击试验用弹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仿真软件对国产12.7 mm穿甲燃烧枪弹和美国M2穿甲弹以不同攻角侵彻不同厚度的45钢靶板进行数值仿真,以弹头侵彻靶板后的剩余动能作为进入主装药或导爆药、传爆药内的能量,比较不同情形下国产12.7 mm穿甲燃烧枪弹和美国M2穿甲弹侵彻后的剩余动能。结果表明:弹头攻角不超过5°时,速度为834 m/s以上且带有转速的国产12.7 mm穿甲燃烧枪弹侵彻不同厚度45钢靶板后的剩余动能均大于速度为850 m/s且带有转速的美国M2穿甲弹侵彻靶板后的剩余动能。因此,用12.7mm口径的弹道枪和枪口速度为834 m/s以上的国产12.7 mm穿甲燃烧枪弹代替美国M2穿甲弹进行不敏感弹药枪击试验是可行的,但其结论有可能是保守的。为了揭示引信受破片撞击的响应特性,为不敏感引信设计提供参考。利用ANSYS/LS-DYNA仿真软件对不同撞击位置、不同传爆管壳厚度、不同传爆药高度、不同传爆药装药种类和不同撞击角度的情形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引信受破片撞击时产生的入射冲击波传播至壳体另一侧发生反射形成反射冲击波,与随后而来的入射冲击波叠加导致传爆药发生爆轰现象。引信受破片撞击起爆的临界速度因撞击点和传爆药装药种类不同而不同;引信受破片撞击起爆的临界速度随传爆管壳厚度和传爆药高度的增大而增大;破片撞击角度从0°增大到40°时,引信受破片撞击起爆的临界速度也随之增大。引信的不敏感化改造和防护工作应该重点关注最危险的位置,可以考虑增大传爆管壳厚度、选用不敏感传爆药等方法提高引信不敏感特性。为了保证不敏感弹药破片撞击试验中破片撞击速度达到北约标准化协议STANAG4496要求的2530±90 m/s,以35 mm高射炮为发射平台,选用35 mm高射炮制式药筒和制式底火,设计了不敏感弹药破片撞击试验用弹。利用经典内弹道学理论计算得到,发射药型号为4/7石、装药量为208 g时,试验用弹炮口速度可达2530 m/s;利用火炮强度校核公式计算得知火炮身管、炮架和后坐装置均满足强度要求;利用ANSYS/LS-DYNA仿真软件计算得知在发射过程中弹托设计满足强度要求;出炮口后弹托能够快速与破片分离,不影响破片飞行。设计的不敏感弹药破片撞击试验用弹能够满足不敏感弹药破片撞击试验要求。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更新迭代加速,由此产生大量的废旧产品。如今,人们生态、绿色意识不断深入,逐渐重视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再制造。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制约着企业生存的关键主要是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否得到市场认可,因此高绩效企业的基础就是顾客驱动的质量。企业除了能力资源,人力资源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产品生产完成质量的影响也尤其巨大。
"创新"已成为当前纺织行业、企业坚定不移的发展策略,越来越多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纺织企业家将创新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近日,2019全国优秀纺织企业家评选结果公布,江苏宜兴乐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has resulted in the emission of"three wastes" in large quantities,which has led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
现代信息社会是一个媒体化的社会,传媒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总体发展与社会总体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力,而在现代信息会社,这种影响力已经大到不言而喻。相当今人们表现自己生活的最普遍
在历次地震中,多次发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未出现预期的“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结构产生较大残余变形,严重的甚至发生倒塌,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增加了震后修复难度和成本;同时在汶川地震后,我国及时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抗震规范、标准。因此,大量按照旧规范设计的框架结构即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新规范、标准的要求,需要提高既有框架结构
玻璃化转变是指聚合物无定形部分从高弹态到玻璃态或反之的一种链段松弛现象。环氧树脂固化过程玻璃化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准确判断玻璃化现象及其对应的玻璃化时间对指导固化工艺,得到性能优良的产品至关重要。目前固化过程玻璃化时间通常都是在实际生产前通过经验或差式扫描量热法等实验室方法来确定,这些结果和实际生产时的玻璃化时间会存在偏差,且实验室方法繁琐费时,工作量大。如能在线原位测量固化过程中的玻璃化转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