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完善我国不敏感引信技术,研究了引信受到枪弹和破片打击时的响应过程和规律。利用仿真软件分别对国内外不敏感弹药枪弹射击试验用弹侵彻过程、破片撞击起爆引信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对不敏感弹药破片撞击试验用弹进行了初步设计。在不敏感弹药枪弹射击试验中,弹头有可能会击穿弹体进入主装药或者击穿引信体进入导爆药或传爆药。为了研究不敏感弹药枪弹射击试验用弹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仿真软件对国产12.7 mm穿甲燃烧枪弹和美国M2穿甲弹以不同攻角侵彻不同厚度的45钢靶板进行数值仿真,以弹头侵彻靶板后的剩余动能作为进入主装药或导爆药、传爆药内的能量,比较不同情形下国产12.7 mm穿甲燃烧枪弹和美国M2穿甲弹侵彻后的剩余动能。结果表明:弹头攻角不超过5°时,速度为834 m/s以上且带有转速的国产12.7 mm穿甲燃烧枪弹侵彻不同厚度45钢靶板后的剩余动能均大于速度为850 m/s且带有转速的美国M2穿甲弹侵彻靶板后的剩余动能。因此,用12.7mm口径的弹道枪和枪口速度为834 m/s以上的国产12.7 mm穿甲燃烧枪弹代替美国M2穿甲弹进行不敏感弹药枪击试验是可行的,但其结论有可能是保守的。为了揭示引信受破片撞击的响应特性,为不敏感引信设计提供参考。利用ANSYS/LS-DYNA仿真软件对不同撞击位置、不同传爆管壳厚度、不同传爆药高度、不同传爆药装药种类和不同撞击角度的情形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引信受破片撞击时产生的入射冲击波传播至壳体另一侧发生反射形成反射冲击波,与随后而来的入射冲击波叠加导致传爆药发生爆轰现象。引信受破片撞击起爆的临界速度因撞击点和传爆药装药种类不同而不同;引信受破片撞击起爆的临界速度随传爆管壳厚度和传爆药高度的增大而增大;破片撞击角度从0°增大到40°时,引信受破片撞击起爆的临界速度也随之增大。引信的不敏感化改造和防护工作应该重点关注最危险的位置,可以考虑增大传爆管壳厚度、选用不敏感传爆药等方法提高引信不敏感特性。为了保证不敏感弹药破片撞击试验中破片撞击速度达到北约标准化协议STANAG4496要求的2530±90 m/s,以35 mm高射炮为发射平台,选用35 mm高射炮制式药筒和制式底火,设计了不敏感弹药破片撞击试验用弹。利用经典内弹道学理论计算得到,发射药型号为4/7石、装药量为208 g时,试验用弹炮口速度可达2530 m/s;利用火炮强度校核公式计算得知火炮身管、炮架和后坐装置均满足强度要求;利用ANSYS/LS-DYNA仿真软件计算得知在发射过程中弹托设计满足强度要求;出炮口后弹托能够快速与破片分离,不影响破片飞行。设计的不敏感弹药破片撞击试验用弹能够满足不敏感弹药破片撞击试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