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沈阳市保护地蔬菜氮肥施用过量和灌溉不合理的现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15N微区试验以及室内分析,研究在磷钾充足条件下,不同灌溉和施肥处理,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效应,氮肥的利用情况,氮素在土壤中的动态与去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入氮肥导致滴灌区土壤NO3--N在0~40cm土层积累较多,而沟灌区在40~80cm土层的积累相对较多,在80~100cm土层都没有受到灌水和施肥的影响。滴灌比沟灌减少了土壤NO3--N的向下移动。从不同的施肥处理来看,整个生育期土壤NO3--N含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施氮肥处理在收获后0~60cm土层NO3--N数量明显降低。2.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灌溉和施肥条件对番茄地上部的干物积累及N、P、K养分的吸收影响不大,施入的肥料氮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只有10%左右,超过72%的氮肥残留在0~100cm土壤中。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和作物回收率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氮肥损失率却在明显地升高。3.不施肥处理当季N的输入量已达到1100kg·hm-2,远远超过了作物的需求量179.6~200.2kg·hm-2。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不能达到增产效果。滴灌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氮素的矿化、固定和损失量,在施肥量高的条件下效果更为显著。从施肥方面来看,氮素的利用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剩余的氮主要以NO3--N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4.15N同位素试验表明,在施氮量为225kg·hm-2时,番茄地上部吸收的15N近一半积累在果实里。。5.与沟灌相比,滴灌灌水量节约了39.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64.4%,滴灌节水的作用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