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AZ31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不同条件的塑性变形和热处理,通过金相观察、SEM观察、X射线衍射、电磁屏蔽效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AZ31镁合金在不同的塑性变形和热处理条件下显微组织和织构的变化,分析了组织和织构的变化对其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首先对Ф152mm镁合金铸棒进行热挤压,初次挤压产生大量变形孪晶;二次挤压过程中生成的再结晶新晶粒极细小,新晶粒平均尺寸为2μm。织构分析表明:热挤压过程中形成典型的{011?0}纤维织构,初始强点织构向{011?0}<101?7>面聚集。二次挤压后,{01 1?0}面织构强度由1.26增加到13.48。电磁屏蔽效能测试分析表明:Ф152mm镁合金铸棒热挤压以后,在频率为30MHz~1.5GHz范围内的电磁屏蔽效能提高。在热挤压的基础上,又对Ф70mm挤压棒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退火40min。在300℃退火40min得到的平均晶粒尺寸最小,350℃退火40min得到细小的再结晶等轴组织。退火温度升高至400℃以后,再结晶晶粒长大速率加快。织构分析表明:退火过程中,{0110}、{066 1}、{02 2? 1}等面织构,其强度值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比较了热挤压变形组织和织构的变化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分析表明:退火过程中,在频率为30MHz~1.5GHz范围内,组织和织构的变化对AZ31镁合金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为-2dB ~ 4dB。对加工成梯形的挤出板进行高温热轧,得到形变量分别为13%、25%、45%、57%和65%的热轧板。热轧过程中,随着形变量的增大,板材组织中再结晶晶粒比例不断增加,孪晶组织逐渐减少。当形变量为65%时,再结晶组织占95%以上。织构分析表明:{0001}织构组分在形变量较小时强度减弱,之后,随形变量的增加,向{0001} <1100>面聚集,在形变量为65%时,{0001}面强度值达到14.37。电磁屏蔽效能测试分析表明:形变量为65%的热轧板电磁屏蔽效能增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