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中亚①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独立。中亚五国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5500万,有117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斯坦面积271.7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人;乌兹别克斯坦面积44.7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人;吉尔吉斯斯坦面积19.9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人;塔吉克斯坦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人口620万人;土库曼斯坦面积48.8万平方公里,人口587万人。中亚国家地处亚洲和欧洲的衔接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使中亚成为中国向西开放,通往俄罗斯、东欧国家和地区的门户。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由东南沿海转向中西部地区,中国向西发展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关系,只能通过中亚,中亚国家的中转和贸易中心的位置更加重要。中国濒临太平洋,中亚也希望通过中国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亚太国家开展合作。这样不仅可缩短运距和运期,还能节约经费,降低成本。此外,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中亚已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而且下世纪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入地之一,中国与中亚经济圈正在吸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亚欧大陆桥发展与这些国家的经贸与技术合作关系是双方最方便快捷的通道。中亚国家一旦发挥它联接中国与中亚、亚洲与欧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定能使双方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几年来,中国已陆续对中亚国家开放陆、空口岸9个,客运和货运已采用了空运、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等形式,贸易内容及形式不断升级,贸易增速显著。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长期以来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我国能源自给能力将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资源的开发,参加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目前,中国特别要加强与俄罗斯、中亚各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立石油安全战略联盟。还应在上海五国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油气合作开发和能源经贸关系。从我国发展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上说,尽快通过我国西北构建国际大通道,开拓中亚五国市场,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中亚国家对我国来说,应该是能源与安全结合最紧密的地区。可以实现我国石油输入国多元化,石油运输多形式、多渠道。避免石油进口依靠少数几个国家,单形式、单一渠道运输方式带来的风险。由于地缘关系,没有中国西北与中亚五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与中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便无从谈起。因此,本文将国内学者关于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构想进行论述,作为对中国西北与中亚五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参考。通过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种提法:“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②”、“第四经济圈”。在本文论述的各种时代背景和有利条件下,中国西北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前瞻性,预计今后将在现有经贸合作基础上以资源、能源合作为主体向更广更深的层面展开,我们将迎来中国进一步向西开放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