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与波普、拉卡托斯、库恩一起被称为“科学哲学四巨头”。他从来没有被定位为“实用主义科学哲学家”,但他的一系列思想,充满了实用主义精神。实用主义是注重行动与利益的哲学,一切以“有用”为真理,凡是能够促进人类进步、增进人类幸福的就是好的,反之就应该抛弃。在实用主义者看来,科学家的科学理论不应该受到政党、国家或者民族的约束,科学家反对权威主义;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应该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要自由地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而不是遵循任何事先制订的某种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科学是一种工具,其价值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科学与哲学、文化、艺术等文化形态处于平等的地位;宗教与科学不是对立的,只要有利于人类幸福,就有信仰的自由;承认教育在改造人性和健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必须完善教育制度,这一系列观点,后来被费耶阿本德发挥到极致,用一些偏激得多的词语表达出来。“反对方法”,但他并不反对方法本身,而是反对在科学研究中使用阻碍科学发展的固定的方法;“与理性告别”,并不是彻底抛弃理性,而是取消理性在科学中的主宰地位,充分发挥非理性的作用,共同促进科学进步;倡导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旨在为自己接下来的“自由社会”铺平了道路。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科学的权威地位与当前教育存在的弊端,费耶阿本德由此提出了“科学必须与国家、教育分离”的拯救措施.他反对的“科学沙文主义”、并不是反对科学本身,而是反对阻碍科学发展的“方法”、“理性”、“教育”、“科学主义”,倡导一种“相对主义”来为科学的发展扫除障碍,从而促进科学进步、解放人性。由此可见,费耶阿本德的主张消解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凸现了不同传统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他的后现代科学哲学的立场,与随后美国哲学家罗蒂要做的事情一样:要解构传统的科学哲学所理解的“科学”概念,即拥有特权的、惟我独尊的“科学”概念,主张一种“后科学文化”,或者说一种“后现代科学哲学,”本文从费耶阿本德哲学产生的背景、表现以及与后现代的联系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了其实用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