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东经( 102°E~105°E),北纬( 34°N~38°N)的范围,从南往北依次经过祁连地块、秦岭地块、边界带和阿拉善地块。本文研究的宗旨在于通过利用已有的大地电磁技术以及最新获得的长周期宽频点MT资料,采用先进的资料处理和反演技术获得可靠的合作-兰州-大井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并结合前人的地质成果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电性结构进行研究。例如:断裂带的位置、类型、深部延伸情况,研究区内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分布和成因等。首先,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法基本理论,资料处理解释的流程和经常出现的问题,如静位移校正、电性主轴求方位角求解、维数判别等,并介绍了不同反演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频点的选择对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反演结果的影响等。其次,介绍了青藏高原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基础地质,利用获得的MT资料,对研究区内大地电磁测深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内大地电磁测深点曲线类型以K型和HK型为主,在断裂带两侧的视电阻率曲线形态和数量级有较大差别,垂直断层和倾斜断层对TE、TM极化模式曲线的影响,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形态的变化确定断裂的位置并作为划分地块的依据。采用简化基OCCAM(REBOCC)法进行反演获得合作-兰州-大井剖面的地壳上地幔二维电性结构。最后,对获得的二维电性结构进行了解释,二维电性结构显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兰州断裂、天景山断裂将剖面分为4个电性区块:秦岭地块、祁连地块、边界带、阿拉善地块。电性结构显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兰州断裂是比较陡立的超壳断裂,天景山断裂相对规模较小,属于基底断裂。研究区内分布大规模不连续的低阻体认为在较完整的或变形不严重的地块内部,下地壳上部存在电阻率为几十到几百欧姆米的低阻层,属于正常的地壳电性结构。对研究区内的低阻区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的高导异常体主要是由于含盐水流体作用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