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健全发展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效率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加速,银行风险不断加剧。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塞浦路斯银行危机等一系列金融危机的爆发,均暴露了这些国家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使大家意识到高效稳健的治理体系、合理的股权结构、良好的风险控制对银行业来说极为迫切和重要。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信用风险是诸多风险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风险,做好信用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而言意义重大。 股权结构从公司治理角度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和行为方式的选择,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风险控制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对信用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以及银行体系本身的脆弱性这两方面的考虑,本文从股权结构出发,并以此角度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本文运用2000-2013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数据,选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国家股比例、控股股东的国有属性、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来衡量股权结构,用不良贷款率来度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家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均与信用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法人股比例均与信用风险呈负相关关系;控股股东的国有属性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主要结论,针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股权结构现状,本文提出了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提升信用风险控制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