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单宁酶TahA在茶饮料品质提升中的作用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宁酶(Tannase,EC·3.1.1.20)是一类单宁酰基水解酶,可专一性断裂没食子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酸键。作为“茶乳酪”转溶的专用酶,单宁酶在茶饮料行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迄今为止,商品单宁酶品皆为混合酶,应用机理不易解析,其应用价值也受混杂的其他酶的影响。为此,本文研究了黑曲霉单宁酶TahA的基因克隆与表达、酶学性质和水解特性等,进一步探究了单宁酶TahA在茶饮料品质提升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黑曲霉单宁酶基因tahA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出黑曲霉F0510的单宁酶基因tahA,其为1689 bp,编码562个氨基酸残基;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毕赤酵母,获得了重组菌An-thA;在摇瓶水平上,单宁酶TahA的表达酶活达到1.04 U/mL。(2)单宁酶TahA的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解析发酵制备酶液,通过硫酸铵盐析、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获得了纯化的单宁酶TahA,比酶活为11.5 U/mg,纯化倍数和得率分别为13.9、21.4%;单宁酶TahA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4.5;在低于50℃或pH值为3.0-6.0时,单宁酶TahA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u2+、Mn2+和K+对单宁酶TahA的活性有促进作用,Co2+、Fe3+、Mg2+、Zn2+和EDTA对单宁酶TahA的活性有轻微抑制作用,Ca2+、Sn2+对单宁酶TahA的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SDS则使单宁酶TahA完全失活;以没食子酸甲酯为底物,单宁酶TahA的Km和Vmax值分别为5.143 mmol·L-1、0.436 μmol.PmL.1·min-1;单宁酶TahA皆能水解茶叶中常见的酯型儿茶素,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水解强度次序为:ECG>EGCG>GCG。(3)单宁酶TahA在茶饮料品质提升中的作用确定了单宁酶TahA作用于茶汤,降低其浊度、提高其亮度的最优条件:酶添加量为0.1 U/mL、反应时间为60 min;经过酶作用后,绿茶的浊度从48.70 NTU降低到35.71 NTU,浊度降低了 26.71%,红茶的浊度从68.23 NTU降低到52.47 NTU,浊度降低了 20.46%;酶作用后绿茶和红茶的明亮程度增加,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62.8%和49.82%;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分析茶汤的自由基清除效率(以DPPH清除率为50%计),酶解后所需绿茶和红茶茶汤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6.3 mg/L 和 52.63 mg/L,分别是原茶汤需要浓度的 77.56%(33.9 mg/L)和 90.12%(58.4 mg/L)。
其他文献
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医疗技术的进步使更多的老年人有机会寻求如手术等积极但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手段。现阶段全身麻醉的安全性与过去相比有了巨大
当代亚裔美国诗人的艺术创作对当代亚裔美国人的身份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美国文化的同化作用下,以儒家思想为显著特征的亚洲文化,在凭借多篇名作跻身美国主流诗坛的第三代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研究其所贮存的碳储量对于了解碳汇储量及争取碳排放额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由于对碳排放额的限制,是否能够在国际博弈中得到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面对种类繁多的计算机软件漏洞,计算机管理者需要针对这些漏洞进行及时的安全评估,并根据漏洞的严重等级以及紧迫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5至2017-7期间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患者,根据病例选择标
鲫鱼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在贮藏期间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现象,严重影响了鲫鱼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本课题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乳酸链球菌素和柠檬酸作用于冷藏鲫鱼鱼片,筛选
灵武长枣是宁夏灵武地区特产的果品,九成熟或十成熟时品质极佳,但是采后常温下极易酒化、失水软化,丧失风味,俗称“3天蔫、5天软、7天食味皆无”,采后损失较大,已成为产业瓶
十六大报告强调,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资本市场的
黄瓜在我国栽培面积广、种植时间长,是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蔬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最为严重的常发性、流行性卵菌病害,其蔓延速度快、危害严重,一旦发生流行就给种植者
小麦条锈病,作为对小麦生产有严重危害的真菌性病害,它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所引起。了解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分子机制对小麦条锈病防治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