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癃闭的定义:癃闭是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的病证。一般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而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病位在肾与膀胱,因两者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能宣行所致。本病证相当于西医学中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潴留和无尿症,如肾前性、肾后性及肾实质病变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少尿或无尿症,以及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尿道狭窄、尿路损伤、前列腺增生、膀胱括约肌痉挛、神经性尿闭、脊髓炎所致的尿潴留。1.研究目的:①厘清“癃”在古代文献中的多重涵义以及与癃闭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②按照时间脉络,挖掘、整理、剖析重要医家及论著辨治癃闭的学术观点,理清学术上的继承性和发展性;③探讨脉诊在癃闭五脏辨治中应用的相关问题。2.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先秦到清代各个时期与癃闭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预防调摄等方面整理分析。具体操作方案:通过《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筛选出与癃闭相关的古籍,再结合《中华医典》检索书籍中的内容,机检与手检相结合,确定最终选用的医籍;图书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取。3.研究结果:①“癃”在古代文献中的涵义:“小便不利或尿闭”、“不能行走”、“疲病”,中医学主要取第一个含义。②癃闭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癃”与“淋”一直混淆不清,到了明代,癃、淋的含义得到厘清,才被作为独立的病症分而论治。③各个时期对癃闭的认识:先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药物学、方剂学、治疗学都处于摸索的状态,但《黄帝内经》对其病位、病因、病机、治则皆有论述;隋唐时期,癃闭辨治最大的进展为外治法中导尿术的创新、方剂的辑录及癃闭严重性的提出;宋金元时期,对癃闭的研究各家争鸣,许多医家提出了卓越性见解,此期官修医书中关于小便不通的辨治文献十分可观;明代,癃闭的辨治体系趋于完善,对并发症、诊断分型、治则治法、药物方剂皆有极大地发展,并理清了癃闭淋的区别;到了清代,癃闭的辨治已经成熟,尤其是提出了辨证中的六大误区,四大最危急症,处方用药也有提升。④脉诊在癃闭五脏辨治中的应用: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功能紊乱皆可导致癃闭的发生,当病患症状表现过于单一或者杂乱难于辨证时,脉诊有利于分析癃闭发病的根源,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处方用药,从而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