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长棘鲷(crimson seabream, Paragyrops edita Tanaka)是北部湾底拖网的主要渔获种类之一。二长棘鲷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的变化和营养级的研究,揭示了二长棘鲷在食物链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营养级变化情况、饵料生物的丰度在环境中的变化以及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为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规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了研究二长棘鲷的食性和营养级,本文在南海北部湾拖网作业(30m-50m)渔获物中采集样品,共取得二长棘鲷胃909个,其中空胃415个,有食物胃为494个,体重范围为1.7-701.1g,体长范围为37-261mm。北部湾口二长棘鲷样品取自2008年12月、2009年3月和2009年8月,在南海北部湾口拖网(30m-50m)作业中进行取样,取得二长棘鲷胃178个,其中空胃121个,有食物的胃57个,体重范围为31.6-423.g,体长范围为90-217mm。本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胃含物分析,本研究发现北部湾二长棘鲷在各水层中广泛摄食,其主要摄食鱼类(麦氏犀鳕,小公鱼等),其次为棘皮类(长尾类,海百合、海参),甲壳类(对虾类,蟹类,毛虾类,桡足类,枝角类,磷虾类,糠虾类、轮虫,端足类,莹虾类),软体动物(头足类,双壳类、腹足类),还摄食少量的多毛类,毛额类,原生动物等类群。其中鉴定到种的饵料生物有23种。2二长棘鲷的食性组成随着体长的增大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随着二长棘鲷体长的增加,游泳动物取代了易消化的浮游动物,大型饵料取代了小型的饵料,营养级高的饵料生物取代了营养级低的饵料生物。经聚类分析表明二长棘鲷在体长达到60 mm时有明显的食物转换现象,体长在30-60mm的二长棘鲷主要以小型饵料生物浮游动物(桡足类,枝角类)为食,而体长大于60mm的二长棘鲷则主要以大型饵料鱼类(麦氏犀鳕,小公鱼)和底栖无脊椎动物(虾类,蟹类,头足类等)为食。空胃率有显著的体长变化(Χ~2=67.82, p<0.05),依IFI有显著的体长变化(Χ~2=96.13, p<0.05),随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变大,大鱼IFI的明显高于小鱼。Shannon-Wiener指数H’没有显著的体长变化(Χ~2=7.09, p>0.05),均匀度指数J’(Χ~2=3.4, p>0.05)也没有显著的体长变化。3二长棘鲷的食物组成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Χ~2=2.32,p>0.05),都是以鱼类为主要摄食对象。空胃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Χ~2=12.19, p<0.05)。IFI(Χ~2=7.55, p>0.05)则无显著的季节变化。4二长棘鲷的食物组成伴随其性腺的发育没有显著变化(Χ~2=7.37,p>0.05),都是以鱼类为主要摄食对象。IFI伴随二长棘鲷的性腺发育有显著的变化(Χ~2=30.04, p<0.05),空胃率伴随二长棘鲷的性腺发育有显著的变化(Χ~2=2.27, p>0.05)。5雌性和雄性二长棘鲷的食物组成没有显著差异(Χ~2=7.37,p>0.05),都是以鱼类为主要摄食对象。雄性二长棘鲷的IFI和空胃率都大于雌性二长棘鲷。6北部湾口捕获的二长棘鲷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北部湾捕获的二长棘鲷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明显少于北部湾二长棘鲷摄食的饵料种类,很多在北部湾捕获的二长棘鲷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在北部湾口捕获的二长棘鲷并不摄食,如发光鲷、粗纹鲾、带鱼、枝角类、双壳类、腹足类、多毛类等。北部湾口二长棘鲷的食物组成与北部湾二长棘鲷的食物组成有显著的差异(Χ~2=8.91,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