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进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数量越来越大,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加大。进境动物检疫是阻止外来动物疫病流入我国的重要环节,对保护我国畜牧业的良性发展,生物安全及促进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分别对三批进境猪(680头)和三批进境羊(1014头)进行口岸检疫,包括现场检疫和隔离检疫,并对检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现场检疫在检查入境猪、羊的健康证书、运输记录后进行临床诊查,临床诊查时观察精神状态、站立或仰卧状态、被毛、天然孔及排泄物,皮肤及黏膜有无异常。经现场检疫所有动物没有发现异常,视为合格。隔离场饲喂7 d后对所有猪、羊的血样进行实验室检疫,ELISA结果表明:所有血样猪布鲁氏菌病初检呈阴性;三批次伪狂犬病共检出2份阳性血清,复检呈阴性;第一批280头猪蓝耳病采用INgezim PRRS 2.0试剂盒(INGENSA公司)检出152份阳性血清,合格率仅有45.7%,采用入境猪原产地推荐的ID Screen PRRS Indirect试剂盒(ID.Vet公司)进行复检,152份初检阳性血清全部呈阴性。对第一批的280头猪全部放行并追踪观察1个月,投入生产后并未发病,该猪场所有猪只也无蓝耳病发病情况,说明ID.Vet公司生产的试剂对本次进境猪蓝耳病检疫更加准确。三批入境羊的实验室检疫过程中,羊赤羽病初检总共检出14份阳性样品,对相应羊只进行重新采血复检,检出4份阳性样品,相应的4只羊在隔离场临场检疫中并未发现有明显的赤羽病感染的临床症状;黏膜病初检总共检出2份阳性样品,所对应的羊只重新采血复检,1份仍呈阳性,此黏膜病阳性羊只呈赤羽病阴性,并且在隔离场临床诊断中并未发现有明显的黏膜病症状。对4只赤羽病阳性羊及1只黏膜病阳性羊做扑杀销毁处理,其余的1009头羊全部放行。本研究发现,在现行口岸检疫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对同一份血样进行多种Ⅱ类疫病的检疫,对某种疫病复检阳性而需要进行扑杀销毁处理的动物仍开展其他Ⅱ类疫病的平行检疫工作。二是对Ⅱ类疫病初检阳性,复检阴性而放行的动物没有后续跟踪观察和建议隔离饲养。三是对动物血清不做分装处理,多种疫病检疫时对同一管血清反复吸取,影响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四是所用试剂盒基本都是进口试剂盒,需要加大我国的研发力度。五是检测中可能存在试剂盒不适用的问题,应在检测前对所用试剂盒进行标定,对检疫的疾病种类和试剂盒的选择,应根据产地国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综上所述,本次三批进境猪(680头)的布鲁氏菌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的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对三批进境羊(1014头)的检测中,1010头羊赤羽病检测结果为阴性,合格率为99.6%,1013头羊黏膜病检测结果为阴性,合格率为99.9%,赤羽病、黏膜病检测均合格羊为1009头,总合格率为99.5%;在对猪蓝耳病检测过程中初次使用的试剂盒检测结果不准确,因此在检疫之前对检测试剂盒的标定是必需的;口岸动物检疫中的制度还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