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一方面拟通过问卷调查,探索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的影响因素,为高风险人群提供生活指导。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七味白术散的安全性及临床推广意义。方法:研究一:选取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特应性皮炎诊断的3-6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并随机抽样2所长沙市幼儿园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主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一方面拟通过问卷调查,探索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的影响因素,为高风险人群提供生活指导。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七味白术散的安全性及临床推广意义。方法:研究一:选取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特应性皮炎诊断的3-6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并随机抽样2所长沙市幼儿园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一般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出生情况、生活情况、过敏病史情况等因素,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二:纳入符合脾虚型特应性皮炎的儿童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七味白术散联合止痒润肤乳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止痒润肤乳治疗。两组治疗共4周,分别在治疗前、2周、4周,对患者SCOARD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不良反应等进行记录,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一:根据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特应性皮炎病例组及正常儿童组回收各120份问卷,填写完整问卷237份,有效问卷237份,其中病例组回收问卷118份,正常儿童组119份,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影响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儿童洗澡温度偏烫、儿童大便异常、儿童过敏史、亲属有过敏史,病例组高于正常儿童组。出生后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病例组低于正常儿童组。病例组与正常儿童组比较,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暴露比为25/93和5/114,比值比(Odds ratio,OR)为6.13;出生后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暴露比为45/73和68/51,OR为0.46;洗澡温度偏烫暴露比为38/80和4/115,OR为13.66;大便异常暴露比为45/73和7/102,OR为3.70;运动情况暴露比65/53和87/32,OR为0.45;儿童过敏史暴露比76/42和4/115,OR为52.02;亲属过敏史暴露比为64/54和15/104,OR为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OR=5.598,95%CI[1.143,22.176])、儿童洗澡温度偏烫(OR=6.962,95%CI[1.839,26.349])、儿童大便异常(OR=3.903,95%CI[1.439,10.585])、儿童过敏史(OR=43.232,95%CI[13.204,141.543])、亲属有过敏史(OR=5.551,95%CI[2.270,13.576])可能是儿童特应性危险因素,婴儿期母乳喂养(OR=0.393,95%CI[0.165,0.941])可能是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保护因素。研究二:(1)本研究纳入病例80例,脱落5例;完成75例,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SCORAD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睡眠评分、瘙痒评分、皮损严重程度及皮损面积,经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治疗2、4周后,两组组内对比均能降低SCORAD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改善睡眠、减轻瘙痒、减轻皮损严重程度及面积评分(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孕期母亲使用抗生素、儿童洗澡温度偏烫、儿童大便异常、儿童过敏史、亲属有过敏史可能是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出生后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可能是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保护因素。2.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运用健脾除湿止痒的方剂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家属依从性较好,有一定临床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菊藻丸联合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验证菊藻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探究中医药治疗宫颈癌的新途径。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早期宫颈癌湿热蕴结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手术方案,治疗组在手术方案基础上加予菊藻丸口服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术后第3个月及术后第6个月血清VEGF及SCC-Ag值变化、中医证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中西医诊疗方案中的各个关键问题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形成行业认可的诊疗方案,为后期制定符合科学规范的《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整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中西医诊疗方案,设置评估小组、专家咨询小组,设计专家咨询问卷,运用
目的:通过RCT试验分析,用针刺董氏奇穴与常规选穴对泪道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干预,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探索安全、有效、依从性高的治疗泪道功能不全的中医药疗法。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病例6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干预方法为董氏奇穴)和对照组(干预方法为常规选穴)。治疗组选择木穴、止涎穴。对照组根据辩证分型选穴。纳入病例每次留针20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对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多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以及骨破坏为病理特征,其发病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根据RA临床特征,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临床常将其分为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血虚寒凝证等六证。有研究表明RA不同辨证分型与炎症细胞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系统探讨RA辨证分型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B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究小陷胸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Akt/m TOR通路的作用,明确小陷胸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6只ApoE-/-雄性小鼠,随机选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剩余51只作为造模组,高脂饲料饲养8周。8周后,分别在两组小鼠中随机各抽取3只,通过观察小鼠血脂变化,主动脉根部油红O染色,判断是否建立AS小鼠模型。模型建立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本课题通过检索、筛选、归纳近五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文献,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得出中药治疗NAFLD的主选药物及组方规律等,阐明NAFLD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对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具有积极作用。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近5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选出符合标准文献351篇,共纳入中药处方351首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在胆道镜治疗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肝胆湿热型)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因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临床分型属肝胆湿热型)并术后留置T管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内镜疝外科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直接行胆道镜取石,观察组患者在胆道镜取石术前予以中药利胆排石汤(鸡内金20g,金钱草20g
目的:运用3DSlicer观察并测量有关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像学指标,探讨其对自发性脑出血短期预后的影响,并筛选出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长沙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于3DSlicer的影像学指标,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患者发病30天的预后情况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最终得到独立预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相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左升右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肝气郁结型)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60例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运用左升右降取穴法选穴,对照组常规选穴。每日针刺1次,共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中医证候评定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1.左升右降针刺观察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的HAMD-17评分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其中体针治疗每天1次,每周休1天。A组采用针刀疗法,每3天1次针刀治疗,每周休1天,连续治疗4周。B组采用舌三针疗法,每天1次舌三针治疗,每周休1天,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评定吞咽情况、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