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位居人类十大恶性肿瘤第六位,是全世界常见肿瘤之一。目前,全世界每年有约五十万新增病例,并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尽管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技术都有所发展,但由于OSC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清楚,OSCC的5年生存率仅为50%-70%。因此深入探讨OS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口腔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发现了部分鸟苷酸交换因子(GEF)以及RhoGTP酶分子的异常表达。而RhoGTP酶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也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相关。IBP是新近发现的具有类似GEF分子的结构并能激活部分RhoGTP酶的一个新分子,目前报道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基因芯片研究结果显示:在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与一般肉瘤的差异表达基因之中,IBP是5个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之一。近来有学者发现IBP高表达于结肠癌及乳腺癌中并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强烈提示:IBP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IBP在OSCC中的表达及功能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首次检测了IBP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建立了稳定高表达IBP的OSCC细胞株,并初步探讨IBP对OSCC增殖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1. IBP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1)采用兔抗人CK8单克隆抗体及鼠抗人IBP单克隆抗体,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技术检测IBP在人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人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表达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在人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未检测到IBP表达,而在OSCC的胞浆中阳性表达。2)选取78例OSCC病人癌组织和6例口腔粘膜正常组织,采用本实验室制备的鼠抗人IBP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78例OSCC中有36例IBP呈阳性表达,而6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中未见IBP表达。3)应用Fisher’s精确统计方法分析IBP的表达与患者性别,OSCC的大小,分化水平,临床TNM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IBP的表达与OSCC大小、临床TNM分期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呈正相关,而与其分化水平呈负相关,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2. IBP对口腔鳞癌增殖作用研究1)选取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RNAi下调IBP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SR119-2;及相应对照细胞株MDA-MB-231/con。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的IBP表达。结果显示:Tca8113中IBP呈阴性表达。而MDA-MB-231 /SR119-2中IBP呈阳性表达且较MDA-MB-231及MDA-MB-231/con组低。2)利用IBP阴性表达的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通过质粒转染构建IBP过表达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获取了稳定高表达IBP的OSCC细胞株(Tca8113/IBP)。3)通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判断IBP对Tca8113及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证实:上调IBP表达的Tca8113/IBP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Tca8113/C1及Tca8113组;而RNAi下调IBP表达的MDA-MB-231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4)利用克隆形成试验证实:上调IBP能促进OSCC克隆形成能力。5)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调IBP对Tca8113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IBP能缩短OSCC细胞的G1期促进其进入S期。6)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初步探讨IBP对OSCC细胞增殖能力影响的机制。Tca8113/IBP组细胞cyclin D1的表达高于Tca8113和Tca8113/C1组;而cyclin E和P27Kip1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7)通过裸鼠成瘤实验证实IBP在体内同样也能促进OSCC的增殖。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IBP高表达于部分OSCC组织,但在正常口腔粘膜中未检测到表达。统计学分析显示:IBP的表达与OSCC的肿瘤体积,分化程度,TNM临床分期以及远处转移相关,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IBP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的表达缩短OSCC的G1期而促进其进入S期,从而加速其增殖。研究结果提示:IBP在O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OSCC潜在的治疗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