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曲轴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起着承受载荷传递动力的作用,其品质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连杆颈处于曲轴的偏心曲拐部位,在曲轴运转时经受着复杂的冲击载荷和强烈的摩擦,易导致轴颈表面磨损失效,需对连杆颈表面进行强化处理。感应淬火是实现连杆颈表面强化的关键工序,目的是提高曲轴的机械性能及疲劳强度,其工艺参数对曲轴连杆颈的性能影响显著。本文以桂林某厂生产的48Mn V钢X型曲轴连杆颈为研究对象,基于
【基金项目】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0GXNSFBA297079); 桂林市重点研发计划(20211B03206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轴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起着承受载荷传递动力的作用,其品质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连杆颈处于曲轴的偏心曲拐部位,在曲轴运转时经受着复杂的冲击载荷和强烈的摩擦,易导致轴颈表面磨损失效,需对连杆颈表面进行强化处理。感应淬火是实现连杆颈表面强化的关键工序,目的是提高曲轴的机械性能及疲劳强度,其工艺参数对曲轴连杆颈的性能影响显著。本文以桂林某厂生产的48Mn V钢X型曲轴连杆颈为研究对象,基于电磁感应加热数学模型和温度场有限元解法,建立连杆颈感应淬火有限元模型,获得温度场仿真结果。调整现有淬火工艺,开展对比实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感应淬火强化处理对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残余应力检测、显微硬度测试、摩擦磨损实验、曲轴弯曲疲劳试验考察强化处理后连杆颈表面残余应力、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及疲劳极限载荷,通过优化感应淬火工艺参数,以期提升曲轴连杆颈的综合性能。研究表明:曲轴连杆颈感应加热的温度场分布呈现如下规律,感应加热后连杆颈表面迅速升温,连杆颈截面呈现表层温度最高、温度沿着径向逐渐降低。根据温度场分布规律预测了四种感应淬火工艺的连杆颈淬硬层深度。感应淬火处理后,曲轴连杆轴颈淬硬层深度分别为5.94mm、5.23mm、5.92mm、4.18mm,与仿真结果吻合,符合淬硬层深度工艺要求,截面由淬硬层、过渡层和基体三个区域组成。淬硬层显微组织为针状马氏体,过渡层组织由马氏体、铁素体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基体组织由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对比四种感应淬火工艺处理的连杆颈显微组织和性能发现,在淬火工艺参数:轴颈线圈淬火能量3370k J、圆角线圈淬火能量为2500k J、电流频率为9k Hz、加热时间为17s、间隔时间为18s、冷却时间为20s、210℃保温回火2.5h处理下的试样表面显微组织与机械性能最佳。连杆颈淬硬层显微组织为针状马氏体,马氏体晶粒细化明显,连杆颈表面残余应力均呈现压应力状态,连杆轴颈、过渡圆角表面残余应力最大,分别为-829.4MPa、-884MPa、-831.9MPa。连杆轴颈和过渡圆角的硬度随着截面深度增加而下降,最高值位于连杆轴颈和两侧过渡圆角表面处,其值依次为720.9HV0.1、690HV0.1、667.1HV0.1,基体显微硬度稳定在220HV0.1左右,曲轴连杆轴颈耐磨性得到提升,平均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依次为0.54和0.32mg。此外,在该工艺参数下,曲轴连杆颈弯曲疲劳极限载荷为3750N·m,较于工厂现有感应淬火工艺试样,提升了约4.16%。
其他文献
摄像头模组(Camera Compact Module,CCM)是智能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对CCM的需求量快速增加,也对CCM产品的焊接质量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现有质量检测方案存在成本高、误判率大、效率较低的不足,研究一种低成本高效的CCM焊接缺陷检测方法是行业发展当前所需。本文围绕CCM焊接存在的桥接、漏焊和少锡缺陷展开研究,重点讨论了机器视觉光学成像方案和图像
商用车通常处于远距离、长时间运行工况下,驾乘舒适性容易影响行车安全及人员身心健康。车内噪声量级作为评价驾乘舒适性重要指标之一,逐渐引起主机厂及客户的重视。传统车内噪声控制方法通常采用被动降噪的方式进行控制,被动降噪对高频噪声有良好抑制作用,但对于中低频噪声控制效果不佳。目前重型商用车往往搭载大排量发动机,行驶工况下发动机产生的低频阶次噪声是室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主动噪声控制(Active N
蒸发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当中,例如MEMS制冷技术、喷墨印刷技术、蒸馏过程等。当挥发性液体和基底液体存在表面张力梯度时,挥发性液滴的蒸发常会引起界面的对流现象,即Marangoni效应。通过控制Marangoni效应来改变液-液系统中的传热传质规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学术意义。本课题开展挥发性液滴在液体基底上蒸发特性的实验研究,从不加热和水平加热两个角度出发,探究
深空探测过程中,无温控配置的电子设备会经历极端低温的严酷环境,这种极端温度将严重威胁航天电子器件中焊点的可靠性。而用于电气传导、信号传输以及机械支撑的焊点被认为是电子设备中最容易失效的部分,一旦焊点失效,将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电子设备中用于互连的微焊点,其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钎料基体和焊点的力学性能与内部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与钎料钎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相关研究相比,目前,关于低温下微焊点的力学性
随着对低碳减排的呼吁与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风能等清洁能源成为研究热点,风能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入全新的阶段。垂直轴风力机(VAWT)整机结构简单、无需对风装置、环境适应性强,但较低的风能利用率限制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多数研究是通过改变叶片攻角进行流场控制和结构设计优化来解决风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VAWT的风轮内部流场复杂,在叶片端部将产生紊乱的绕流涡,形成叶尖扰流进而影响风轮气动载荷,增大叶片阻
BVR电缆线是一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线,被广泛应用于固定布线柔软的场合。在传统的BVR电缆成卷过程中,当成卷电缆出现卷绕缺陷时,一般通过人工观测卷绕状态并手动调整电缆卷线机的生产参数配方,实现电缆卷绕的调整。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成卷电缆出现卷绕缺陷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卷线缺陷或调节经验不足,都有可能导致连续产出具有卷绕缺陷的成卷电缆,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
随着雷达侦测技术的深入发展,对装备表面涂覆的吸波涂层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当前,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作氧化铝基陶瓷耐腐蚀涂层和氧化铝基陶瓷热障涂层已有诸多研究报道,而采用的等离子喷涂制备氧化铝基陶瓷吸波涂层的研究相比之下较少。因此,本文所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氧化铝基陶瓷并研究涂层的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采用球磨法制作喷涂喂料后,采用特征喷涂参数(CPSP)调控优化方案,研究不同
伴随当前电子器件向着微型化与集成化的发展,传统散热器件与低导热性能流质的热管理参数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高热流密度器件的散热需求,严重影响芯片工作时的性能与可靠性。而拥有小体积特点的微通道散热器件与拥有高散热性能的纳米流体相结合,被认为是解决存在空间限制下的高热流器件散热问题的高效方案。作为一种新型散热工质的纳米流体,其粘度与导热系数是作为运用在传热场景下的两个重要热物理参数,关系着散热设备的运输效率与
45钢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易切削等优点而应用广泛,45钢材料在实际的应用中,工作表面不仅有平面,还有柱状面、锥状面、球状面等不同形状的表面,受到表面形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表面通常会出现磨损、锈蚀及裂纹等缺陷。电子束表面强化技术对工件变形量小且能量利用率高,采用扫描电子束实现柱面45钢表面强化,提高其表面综合性能。本研究以传热学理论为基础,建立柱面45钢扫描电子束表面强化过程温度场的数理模型,利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