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重要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了一步,然而作为人类永恒的追求——幸福,却是每个时代的重要问课题。古往今来,对幸福的研究不胜枚举,但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物质财富高度积累的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幸福,呼唤幸福,渴望幸福。我们看到: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公开课是《幸福》,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开设过专栏调查----《你幸福吗》。“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的幸福之梦。但幸福是什么?怎样获取幸福?是每个人需要深思的问题。以往哲学家提出的幸福相关理论,或是着重分析人对物质的满足程度,或是研究有关幸福的抽象理论,或将幸福纳入艺术的范畴,或认为幸福属于虚幻的世界,总而言之,他们对幸福都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马克思虽然没有关于幸福的专门论著,但他在对异化劳动的深刻批判中;在人与动物的鲜明对比中,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深刻企盼中,从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角度,充分论述了幸福。马克思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幸福提供了保障。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实践是对幸福的承诺,是实现幸福的一个有效途径。马克思在探索全人类的幸福时,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并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认为幸福源自在一定的“共同体”人所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他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对当代人生活的终极指向和正确幸福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概述了马克思前幸福思想的理论溯源,重点归纳了中外思想家对幸福的看法;第二章着重阐述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心路历程,分为孕育萌芽、确立、成熟和进一步探索寻找现实路径四个发展阶段;第三章论述了马克思幸福思想的逻辑内涵,系统解读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特征、种类和本位;第四章着重阐述了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理论方位,从幸福与历史唯物主义、幸福与道德礼仪、幸福与心理等多个角度、多层次探索幸福;第五章论述了马克思幸福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迪和引领,剖析当代社会幸福悖论,提出解决办法,并对实现“中国梦”予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