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创新时代的大力呼吁、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下,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都明确要求教师向“科研型”角色的转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推动力是教育科研。对教师来说可以使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积极探索,促进主动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高效的有效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一种人脑的机能,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行为,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行为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改造。科研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心理素质,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知识素质、能力个性的综合体现,是推动教育改革,教学发展的原动力。本文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的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和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概述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终身教育理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以及国际培养教师六种范式理论。第三部分是Z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调查分析。主要包括调查问卷的方案设计和Z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科研情况以及科研意识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是Z小学教师科研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提高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建议与策略。主要对学校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策略。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石家庄市Z小学教师的科研观念、科研动机、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协作意识和反思意识开展问卷调查,并对个别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访谈。分析该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现状,并尝试探讨提高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