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金问题是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穷国办大教育,国拔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将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这样的国情,如何合理高效地筹集资金,已成为我国高校适应国内市场经济改革和国际市场竞争挑战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各界对教育筹资问题非常关注,理论工作者们介绍和研究了大量国外高校先进筹资经验,我国许多高校也开始了实践探索,但实践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实现从外国经验介绍到理论框架体系研究的转变。经验是以散乱的信息状态存在的,这些信息必须依靠“功能软件”,在一定的框架内对信息进行处理,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成为制度建设的基础,指导实践工作。因此,为我国高校筹资实践提供理论框架,进行我国高校筹资机制架构的理论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研究了高校筹资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分别从高校筹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面探讨了高校筹资工作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国外高校筹资的七种主要方式:实行收费政策、采取“输出教育”模式、发行教育债券、加强与政府和社区的联系、出让技术和专利、建立高校公司、制度化和规范化募捐工作,简要分析了国外高校筹资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我国广东、浙江两省部分公办高校和陕西省几所民办高校的调查访谈,论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高校的筹资现状:高校筹资多元化格局已形成,但主要在收取学费方面挖掘较深,其他筹资渠道的操作力度和效度不足,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需要优势互补,理论界提出公办高校向第三部门高校转型的构想。最后,文章在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试图从外部保障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角度架构我国高校筹资机制,以期推动我国高校筹资工作的发展。其中,外部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国家制定支持性和监控性制度提供筹资的制度保障,社会建立信任机制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为筹资工作提供社会道德保障等内容;内部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高校管理者确立类企业行为经营理念,在高校筹资过程中采用类企业机制,以及从高校内部筹资决策权加勺分配、筹资人员激励的方法和评价个人与业务单位筹资业绩的系统三方面设计高校筹资的组织机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