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二元化和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持续存在,决定了农民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流动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并且家庭流动开始取代个人流动成为流动的主要形式,这意味着流动儿童逐渐变为流动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儿童面临从农村到城市社会情境的转换,与原有生活网络的隔断,新的生活环境、文化模式和群体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增加了流动儿童城市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所以流动儿童是否能够顺利地融合到新环境中既影响着流动儿童的身体发展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的和谐安定,也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流动儿童数量的逐年增加,政府积极向社会购买服务,为流动儿童群体提供帮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本着帮助流动儿童顺利度过城市生活适应期,并最终实现与社区融合的愿景,驻Y社区社工开展了流动儿童社区融合项目。本项目以济南市历下区Y社区的30名6-12岁流动儿童为服务对象。项目开展前期,驻地社工通过实地观察法、个案访谈法和文献法等方法搜集材料,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基本情况了解。项目设计期以赋权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以及文化适应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综合小组工作模式为服务对象制定服务计划。项目开展期驻地社工从服务对象的社区适应、学业、人际交往、家庭支持网络方面,分别开展了“天使展翅”认知并适应城市社区文化环境小组活动,“四点半课堂”提升学习动力小组活动,“童途有你”人际交往方面小组活动,“一座城一家人”提升社区认同感、参与度社区专案活动。通过对项目的活动评估发现,服务对象通过活动学业困扰得到有效缓解、人际关系获得改善、对城市的认同感有所加强,整体城市适应性提高。本项目的活动经验证明,在流动儿童群体中使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项目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具有优势,使得流动儿童在心理层面对于城市的认同感有了一定提升,而且学习了与人相处、处理问题的技巧,这些都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城市社区环境。同时也证明从提升流动儿童自信、促进其朋辈关系、亲子关系发展,帮助其了解城市的人文地理环境,构建其家庭支持网络,提升其社区参与度等小模块,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流动儿童城市社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