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庄诗话》是一部产生于南宋中期的汇编体诗话著作。无论其形式上诗评统率诗作,以时代为序、以人为纲,总分、并列、递进关系编排,还是其内容上广博的征引,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立足于《竹庄诗话》文本,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探讨其所蕴含的学术价值。本文分为引言、主体、结语这三个部分。其中引言主要论述《竹庄诗话》的研究意义、现状及其不足之处。论文主体又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拟从《竹庄诗话》基本情况切入,涉及编者、成书年代、卷数等方面考证;考证的文献主要来源于涉及《竹庄诗话》的一些古今著作。如方回的《桐江集》卷七关于《竹庄诗话》的考证,郭绍虞的《宋诗话考》等。最终考证出《竹庄诗话》为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何汶所编。关于《竹庄诗话》版本、卷数,现通行的版本只有常振国、绛云根据四库珍本所点校的,由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二十四卷《竹庄诗话》。第二部分主要在第一部分基础上,立足宋代汇编体诗话发展脉络,总结它们对《竹庄诗话》体例形成的影响,从而探析出《竹庄诗话》诗评统率诗作,以时代为序,以人为纲,诗评统率诗作,总分、并列、递进关系编排体例形成及其特点。这部分主要对《竹庄诗话》进行全方位认识。第二章节分为三部分。主要根据《竹庄诗话》以时代为序,以人为纲,征引各类诗评、选录众多诗歌的内容,探析其对唐前、唐代、宋代(北宋至南宋中期)这三个时间段的诗歌批评。第一部分的论述以两汉至六代诗人诗歌为主,从这部分内容中可考见出《竹庄诗话》在唐前重视汉魏古风,也欣赏六朝的诗艺,推崇陶渊明的自然、平淡之美的倾向。另外,从中也可看出宋人将学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以更好吸收诗歌的养分。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唐代诗歌批评。这部分以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诗歌为主,根据《竹庄诗话》所征引的诗评,可考见《竹庄诗话》在诗歌创作方面,强调要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立足现实,将法度融汇贯通,最终创作出带有自身风格的诗歌;第三部分主要探析宋代诗歌批评。这部分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韩驹和陈与义的诗歌为主,根据所征引诗评,可见宋人在继承和革新唐诗基础上,最终确立了有别于唐音的宋调。且从《竹庄诗话》众多关于江西诗论的征引中,可见其推崇讲究“活法”的江西诗论,以扭转宋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竹庄诗话》所体现的诗歌创作论。主要包括在诗法创作上讲究熟读经典,涵养学识,师法前人,自成一家的方法。且进一步说明师法其人哪些诗法,如何自成一家。即学者当学会励精潜思、以意为主、炼于用语、善于用事、勤于修改这五种方法。总之,强调学诗者需要熟读古人经典,以涵养自身学识,然后再此基础上学习古人诗法,且灵活运用之,步步为营,追求不见斧凿之痕的浑然天成的状态,以达到自成一家为终极追求。结语部分主要概说论文研究的有关结论、研究上的不足之处以及对《竹庄诗话》研究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