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层面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借助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更好地提升企业价值、满足市场需求等。同时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也迫使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进入快车道,摆脱传统的模仿、跟随等模式而积极转向自主创新模式,以提升我国持续创新能力和水平,进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保障。然而,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下,承担企业控制权的经理层与股东利益并非完全一致,特别是鉴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不确定等诸多特征,经理层基于个人利益驱动常倾向于减少对股东而言具有长期价值的研发投入,从而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本研究以公司治理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客观梳理和总结了现代企业制度董事会特征影响研发投入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董事会结构特征、行为特征及激励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相关逻辑路径,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设。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要提高董事会相对于经理层的独立性,包括促进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增加外部独立董事比例、强化董事会股权激励,从而有助于强化对经理层研发投入决策的监督能力,并且较高比例的独立董事除了提高董事会对经理层研发投入决策监督能力外,还能为经理层研发投入决策提供专家意见和建议。而且董事会股权激励建设将有助于密切董事与企业的之间的长期利益一致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董事会对企业研发投入决策的关注程度,从而确保经理层研发投入决策的科学程度。另一方面要强化董事会运作机制建设,切实提高运作效率才能发挥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指导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建设、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