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带动了西部地区城市、乡村的建设。城镇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发展研究越来越受重视。聚落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所依赖的场所,空间格局的研究关系到聚落的开发和建设。特别是在西南地区,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加大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建设的难度,而环高原湖泊区域不仅兼具高原山地的特性而且呈现出环境敏感,资源可利用程度低,生态修复能力弱的特点,致使环高原湖泊区域城市、乡村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以大理市为研究案例,开展聚落景观格局和空间分布研究,根据空间格局特征划分出聚落距洱海距离远近的圈层,再根据空间格局特征从市域尺度和距洱海距离分段尺度分析聚落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得到了以下结论:(1)景观格局研究①区域景观格局特征:从整个区域看,建筑景观整体环绕洱海布局显得紧凑,与其他景观相比规模较小,数量较多;聚落景观、草地景观的景观结合度较小;总体来看景观斑块的二维景观镶嵌与欧式几何相分离;各个景观斑块整体呈现均匀,但是不同景观斑块之间较为破碎;同一景观类型的景观斑块均匀程度较好。②聚落景观特征特征:乡村聚落构成了主要的聚落景观,乡村聚落空间分布上比较密集,而城镇聚落空间分布较为稀疏,城镇聚落景观之间的结合程度较高,乡村聚落斑块的形状比城镇聚落形状更接近与直线描绘的类似于矩形正方形的图形,城镇聚落斑块形状更接近与曲线描绘的类似与圆形或者椭圆的图形。(2)空间分布研究(①聚落整体空间分布方面:聚落数量分布呈现距离洱海近的区域内聚落越密集,随着距离洱海的距离增大,聚落相对变得稀疏;聚落景观指数中在环洱海的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大差异,CA、NP、MPS、LPI、LSI几个景观指数随着距洱海距离增大数值减小的趋势,其余的景观指数在距洱海距离变化中没有太多变化。②聚落聚类研究:将聚落数量和景观指数分布特征归类分成4个圈层范围:近距离湖区(0-4km)、中距离湖区(4-14km)、远距离湖区(14-18km)、偏远距离湖区(18-22km)。③聚落规模、人口、民族、经济空间分布:聚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收入、以及少数民族数量中白族人口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距离洱海近的范围内数值大随着距洱海的距离增大数值逐渐减小,少部分范围内出现小波动,但是总体值是减小的趋势,数值大小在圈层结构上表现为近距离湖区>中距离湖区>远距离湖区>偏远距离湖区的特征。(3)影响因素研究①从全局市域尺度上看:地形起伏度、坡度以及距中心城镇距离三个因子对于聚落空间格局呈现影响较大,海拔、河流、道路三个因子对于聚落空间格局影响程度一般,坡向因素对于市域内聚落格局的影响较弱。②从圈层结构尺度上看:近距离湖区域内聚落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坡度、距中心城镇距离、道路影响;中距离湖区域内聚落空间格局主要受地形起伏度、坡度、河流、距中心城镇距离影响;远距离湖区域内聚落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形起伏度、河流的影响;偏远距离湖区域聚落空间格局主要受地形起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