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是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机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为主的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红髓容量减少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认为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凋亡及衰竭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患者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与免疫抑制治疗(IST)是最主要的两种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预处理方案的逐步改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精确配型的实施、各种细胞因子以及新型强力抗感染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的疗效明显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有效性、移植排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感染并发症等都得到极大改善。同胞HLA全相合骨髓移植(BMT)是年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首选治疗。而且,allo-HSCT的适应人群逐渐在向高年龄组推移。但由于合适的同胞供者的缺乏,寻找非血缘关系的HLA基因配型全相合供者时间过长,更多的患者需考虑替代供者如亲缘单倍体供者。单倍体HSCT的优势在于它的快速性和供者的普遍性。既往,重度GVHD严重制约了单倍体HSCT的开展,但随着药物免疫抑制的发展,重度GVHD和非复发死亡率(NRM)的发生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探索出的GIAC移植体系可能可以打破HLA屏障。多个移植中心已经逐渐在探索这一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我们近年来运用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了SAA患者9例,本研究总结了其中7例的近远期疗效,并与行同胞HLA全相合移植治疗的患者作相应的比较,以期进一步明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在我院行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组,即HLA同胞全相合组(n=11)和单倍体组(n=7)。预处理方案HLA同胞全相合组采用FCA方案,单倍体组采用BU+CTX+ATG方案。两组患者均采用环孢素(CsA)联合短程的甲氨蝶呤(MTX)预防GVHD。移植100天内GVHD的比较采用经典的分类,移植100天后的分类按临床特征的NIH的分类标准。随防期中位11个月(5~16个月),对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DFS)进行评估。患者按照Karnofsky评分标准评估移植后6个月、8个月、10个月的生存质量。 结果:1.造血重建:HLA同胞全相合组中性粒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为10(1-12)d,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为12(7-25)d;单倍体组中性粒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为11(9-14)d,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为12(10-2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GVHD发生情况:HLA同胞全相合组Ⅰ度 aGVHD出现有1例(9.1%),未出现Ⅲ~Ⅳ度aGVHD;单倍体组Ⅰ度aGVHD出现1例(16.7%),Ⅲ度aGVHD出现1例(16.7%),单倍体组高于HLA同胞全相合组(P<0.05)。单倍体组出现轻度的cGVHD2例(33.3%),重度的cGVHD1例(16.7%),单倍体组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上均高于 HLA同胞全相合组(P<0.05)。3.感染发生率:HLA同胞全相合组出现9例巨细胞病毒感染(81.8%),EB病毒感染3例(27.3%),肺部真菌感染1例(9.1%);单倍体组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5例(71.4%),EB病毒感染感染3例(42.8%),细菌败血症1例(14.3%)。4.有效率:HLA同胞全相合组总有效率为90.9%,单倍体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生存随防:中位随防期11(5~16)个月,HLA同胞全相合组死亡1例(9.1%),单倍体组死亡1例(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生存质量评分:HLA同胞全相合组,移植后6个月、8个月、10个月评分分别为(85.4±5.6)分,(82.7±7.5)分,(81.8±5.3)分;单倍体组,移植后6个月、8个月、10个月评分分别为(83.5±4.2)分,(82.2±3.7)分,(81.5±4.6)分。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无差异。 结论:1.亲缘单倍体移植是可行的,与同胞全相合移植相比,GVHD发生率有提高,但仍可以接受,预后和生存质量不差于同胞全相合移植;2.感染是影响移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选择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