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带来了社区人口的流动性和异质性的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淡化、社会分工的复杂化、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等。与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同步进行的是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在这部分老龄人口中,丧偶老人占了一定的比重。在失去了配偶的支持后,丧偶老人必须独立面对城市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本文从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的双重角度出发,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丧偶老人的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发现多数丧偶老人面临着自身的贫困困境以及来自外界的歧视。同时,有能力的丧偶老人往往成为子女家庭的凝聚力并创造隐形的价值财富,他们是社区的潜在稳定力。在经历了诸多生命事件之后,丧偶老人亦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丧偶老人具有健康、维持基本生活、社会交往、尊重、价值实现的需求。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使得丧偶老人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且丧偶老人本身多经历过粮食短缺时期,因此多对物质上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城市化所引起的丧偶老人交往范围的缩小,加之生活的快节奏等使得丧偶老人的社会交往及尊重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现阶段,多数丧偶老人受到传统文化、子女压力及本身经历的影响,选择再婚和机构养老的未占主流。但是其本身需求是否会随着城市的变迁、文化包容而引起价值观的改变仍需将来考量。在社会工作中,应对丧偶老年群体给予关注。现阶段,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根据丧偶老人本身需求建立起相应的支持体系是必要的。在社区建设中,需考虑完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为丧偶老人的社区互动提供支持。同时,基于社会政策层面的保障才是丧偶老人积极生活最有力的环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