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以及建筑节能事业的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住区理念正不断深入人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论文针对绿色住区水质及生态景观要求,进行了三种水质生态化保障技术研究,重点考察了7种植物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并筛选出适合应用于重庆地区的植物,同时考察了卵石沟的启动特性、对屋面径流的净化机理、净化能力和运行特性,监测景观水体自然状况下水质变化和降雨前、中、后期景观水体水质的变化情况,并得到了人工湿地处理优质灰水出水应用于景观水体的最佳工况条件。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①人工湿地植物筛选试验研究人工湿地植物筛选试验研究表明,栽有植物的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的效果优于无植物湿地,且各植物湿地对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不同植物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存在差异。对污水中COD的去除,7种植物湿地的出水水质除芦苇外,在第7天都达到了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Ⅴ类水质标准(≤40mg/L),以马蹄莲湿地表现较好;对TP的去除,7天后马蹄莲出水TP浓度达到Ⅳ类水质标准(≤0.3mg/L),美人蕉出水TP浓度达到Ⅴ类水质标准(≤0.4mg/L),其余植物湿地出水TP浓度均未达Ⅴ类水质标准;去除TN效果较好的是芦苇湿地和马蹄莲湿地,但均未达到Ⅴ类水质标准(≤2.0mg/L);去除NH3- N效果较好的是美人蕉湿地和芦苇湿地,但均未达到Ⅴ类水质标准(≤2.0mg/L)。人工湿地植物筛选试验研究表明,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的四种植物分别是风车草、美人蕉、芦苇和马蹄莲,且不同植物对不同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同,其中美人蕉、马蹄莲对TP的去除效果好,芦苇对TN的去除较高。②卵石沟处理屋面雨水效能试验研究雨水流量对卵石沟处理屋面雨水效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系统对雨水中COD去除率保持在8%~67%之间;TP去除率可保持在12%~46%;氨氮去除率为8.45%~46.7%,浊度去除率保持在46%~67%之间。随着雨水流量的增大,各污染物去除率均有明显的下降,以COD去除率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进水水质对卵石沟处理屋面雨水效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对于低浓度进水,卵石沟去除径流污染物的效果较好,试验出水优于地表水Ⅴ类水质;对于高浓度进水,虽然污染物去除率较高,但出水污染物浓度的绝对量仍不低。③景观水体水质保障效果研究景观水体水质自然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水体水质恶化较快,5天后水体COD达20mg/L,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11天后水体NH3-N达1.1 mg/L,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13天后水体TP达0.2 mg/L,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中水进水对景观水体水质保障影响试验研究表明,人工湿地水力负荷在0.15m3/m2·d时,景观水体水质变化较缓,第8天后COD含量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第10天后COD含量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第4天后TP含量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第8天后TP含量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第12天后TP含量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第4天后TN含量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第8天后TN含量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第10天后TN含量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第8天后NH3-N含量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第10天后NH3-N含量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降雨径流对景观水体水质保障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屋面雨水径流所携带的各类污染物对景观水体污染较大, COD均值从8mg/L上升到11mg/L;氨氮均值从0.12mg/L上升到0.5mg/L;总氮均值从0.3mg/L上升到0.8mg/L;总磷均值从0mg/L上升到0.1mg/L; DO均值有小幅度下降;浊度均值从0.71上升到1.74。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绿色住区水资源利用系统提供技术支撑,为绿色住区水资源利用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