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扩散张量成像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论断中的初步应用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bi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张量成像(DTI)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30例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和28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大腿分别进行常规扫描和DTI扫描,根据肌肉组织结构,将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大腿肌肉分为三组:前肌群(缝匠肌、股四头肌)受累组;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受累组;内侧肌群(骨薄肌、耻骨肌、内收肌)受累组。以常规MRI图像为参考,在每块肌肉最大层面或病变最大层面处分别测量每块肌肉的FA值、ADC值,并重组病变周围肌纤维束成像。对照组在肌肉最大层面处分别测量各肌群肌肉的FA、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定量分析病变肌肉扩散特征。   结果:   对照组肌肉平均FA、ADC值分别0.3656±0.156及1.6337±0.271,特发性炎性肌病前、后、内侧肌群组与对照组前、后、内侧肌群组对比FA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ADC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内侧肌群FA值外,其余肌群各值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炎性肌病未受累肌肉组与对照组FA、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DT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研究肌肉软组织的功能MR成像技术,结合三维纤维束成像,对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念珠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参考念珠菌评分表对念珠菌血流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为念珠菌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
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动听的歌声;莺飞燕舞,是大自然美妙的舞姿;花团锦簇,是大自然美丽的容颜;淡雅芬芳,是大自然迷人的气息……这美好的一切,令我对神奇的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我向往小草的坚韧。那是一个来自角落的弱小生命,它那纤细的腰肢在微风中扭摆着,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有首歌唱得好:“大风起,把头摇一摇;风停了,又挺直腰;大雨来,弯着背让雨浇;雨停了,抬起头站直脚……”这就是小草,坚韧顽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