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的64层螺旋CT平扫及MPR重建表现,并与手术对照,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评价听小骨破坏程度与听力下降程度的相关性,并对听小骨重建术前与术后的听力进行比较,说明术中听小骨重建对术后听力恢复的重要性。方法1、病例收集收集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30名,一共30只病变耳(n=30);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术前听力与术后随访听力的数值。2、实验设备及方法设备:飞利浦Brilliance 64层螺旋CT扫描机;丹麦Madsen Orbiter 922听力计。扫描方法:患者仰卧,先扫定位像,设定扫描计划,基线平行硬腭,范围从岩椎上缘至乳突尖。扫描及重建条件:扫描层厚:0.67mm~0.9mm,螺距:0.875mm,重建间隔=1/2扫描层厚,重建矩阵:1024×1024,锤、砧骨窗宽:4095HU,窗位:600HU,镫骨窗宽:3000HU,窗位:200HU。图像后处理:以患侧中耳为中心,采用骨算法,以80mm小视野重建,所有病例采用轴位扫描,然后进行MPR多平面重建。纯音测量方法:在隔音室内测听,本底噪音为30dB,使用丹麦Madsen Orbiter922听力计,经ISO标准零级校准后,进行纯音测试,先测气导后测骨导,记录语言频率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平均气导听力损失dB数,对听小骨重建术后的患者随访3个月,并进行听力测试,方法同上。3、结果分析方法听小骨破坏程度评价方法:用CT平扫及MPR方法分别对锤骨头、锤骨柄、砧骨短脚、砧骨长脚、镫骨、锤砧关节、砧镫关节进行评价,对上述七个解剖部位,按破坏、受侵、移位、关节脱位或融合固定进行计数,评价病变听小骨时通常以对侧听小骨作为对照,实验结果以手术所见作为金标准,术中所见听小骨改变也按上述标准计录,由耳科手术者术后提供。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评价。听小骨破坏与听力下降相关性的评价方法:根据纯音测量结果筛选出单纯传音性耳聋患者22名,分别对其听小骨破坏程度及听力下降程度进行分级,然后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术前与术后随访听力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MPR多平面重建方法对锤骨及砧骨的显示效率优于平扫,尤其是对锤骨及砧骨长脚的的显示,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为100%;对镫骨的显示不如平扫,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2.4%、66.7%、82.4%、66.7%、76.2%。30名患者中听小骨破坏的部位共84个,有14名患者三块听小骨全部破坏,其中5名为混合性耳聋患者,占全部混合型耳聋患者约83.3%(5/6);听小骨受侵的部位共9个;听小骨的其它改变共5个。听小骨的破坏程度与听力损失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s'=0.7213,P<0.01)。随访16例术后3个月的患者听力较术前明显恢复(P<0.001),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64层螺旋CT可以准确显示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的改变情况,尤其是MPR多平面重建,在完整显示听小骨和评价锤、砧骨破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镫骨的改变以平扫显示较好。(2)听骨链的破坏程度与听力密切相关,术中听骨链重建对术后听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的改变方式以听小骨的全部破坏常见,尤其多见于混合性耳聋的患者。(4)64层螺旋CT可以用于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