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系统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的基础之上,克里斯蒂娃缔造了“互文性”这一术语,此后,在其他理论家的共同努力下,互文性概念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作为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吸收和转换的结果,并试图从作者、读者和阐释者的角度来阐释文本。这种文本理论带来了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思维革命,同时被引入翻译领域。翻译涉及文本的产生,而此文本是对其它文本吸收和转化的结果,因此,翻译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互文活动。在翻译的理解与表达两个过程中,译者的互文意识尤为重要,互文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互文性理论为译者提供了翻译理论启示,并在翻译实践中得以应用。在英语新闻子体裁消息的翻译中,该理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消息参引其它文本的频率极高,具有明显的互文特征;另一方面,消息翻译的目标及其特点使得消息翻译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可以从互文视角得以阐释。鉴于各新闻变体之间的差异极大,本论文讨论的范围限定在英语报刊消息的汉译。从互文视角探讨英语报刊消息的汉译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识别源文本中的各种互文关系,另一方面要将他们合理移植到目标文本中,以实现消息翻译的互文等值。英语消息中的互文性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为体裁互文和具体互文(采用了辛斌的分类)。体裁互文涉及体裁、风格、主题、结构、功能五个方面,而常见的具体互文有引言、陈词滥调、暗引和戏拟。在互文转换中,译者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译者要尽量扩大自身的阅读经验,以对文本中存在的互文性现象做出正确判断,并在翻译过程中得以体现。第二,译文读者的视野期待是理解互文转换的前提,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以读者的可接受性为取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互文对等的翻译标准以及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且分别就各个层面的互文现象的转换提出了诸如直译、意译等翻译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