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地理被拒于中考的门外,造成地理学科地位低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重视,学生未形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学生提出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平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搜集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被广泛认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然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初中,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施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虽然目前已做好将地理科目加入中考的准备,但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改变这种地理科目不被重视的现象还需要时间。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目前关于课堂参与度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学阶段,对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的关注不够。因此本文依托地理学科背景,对农村初中生地理课堂参与度作进一步研究。本文从概念界定出发,循着综述文献资料、调查地理课堂参与度现状、分析影响地理课堂参与度的因素、寻找提高地理课堂参与度的对策、进行教学设计以检验对策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路径,展开研究和论文写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和实验等调查研究方法,了解农村初中生地理课堂参与度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村初中生地理课堂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和提高策略,最后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效果分析,检验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生地理课堂参与状态不理想,参与度普遍不高且较为被动,学生之间参与度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1)参与集中在少数学生,地理课堂参与广度低;(2)参与主动性不够,学生地理课堂行为参与度低;(3)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地理课堂认知参与状况不佳;(4)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地理课堂情感参与度有待提高。结合教学实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有:(1)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定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初中生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2)教师的影响,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人格魅力;(3)学习环境,主要指学生所处班级的班风和学风;(4)学校教学资源。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学生、教师、班主任和学校等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农村初中生地理课堂参与度的策略:(1)学生方面,包括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2)地理教师方面,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设计高效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参与、努力提高提问的艺术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学生参与;(3)班主任方面,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4)学校方面,主要包括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新型分层教学模式。结合上述研究,选择七年级上《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节进行教学设计。课程设计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主动去分析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地理课程改革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理念。之后选择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课堂教学,并通过对比分析,检验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参与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的创新之处:(1)以农村初中生的地理课堂参与度为研究对象,扩展和丰富了地理课堂参与度的研究成果,并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2)将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参与度的策略同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结合课堂实例说明提高策略的应用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教学设计检验策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