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产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能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峰产业,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就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中所占地位,以及获得经济效益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如何使产业发展不走弯路,避免先进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产业发展的实践强烈需要并呼唤着哲学的加盟。产业发展不仅仅需要经济学的指导,更需要从哲学的高度与维度对产业进行研究,以获得对产业更深层的认识,从而改变传统的价值观与发展理念,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思路。基于这种境况,产业哲学应运而生。实践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本身成为联系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桥梁。生产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范畴。作为生产实践最普遍的内容——产业,则反映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反映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与广度。产业哲学以产业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的视角考察产业及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观与方法论,进而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对产业的演进过程进行了一般的考察,并重点阐述了产业哲学的基本理论,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哲学的指导,探索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尝试为我国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对策与建议。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对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了必要的说明,提出了论文的创新点,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产业概述。着重分析了产业的一般概念,阐述了产业发展的进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产业观及其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产业哲学的相关理论。对产业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分析了产业哲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研究趋势,阐述了产业哲学的功能与价值,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第四部分,产业哲学与产业发展。着重论述了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并运用产业哲学的基本观点,尝试提出了我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提出了实行区域互补共进,加快发展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切实治理环境顽疾;发展循环经济及非物质产业,应对资源短缺压力: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这四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