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证实小鼠下颌下腺内特络细胞(Telocytes,TCs)的存在,观察其在下颌下腺的分布和形态结构,初步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调控TCs对下颌下腺唾液分泌的影响,为下颌下腺内TCs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1)以健康昆明种小鼠下颌下腺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TCs免疫标记物(C-kit/CD117、CD34)进行双标染色,进而对小鼠下颌下腺内TCs进行定位。2)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显示小鼠下颌下腺内TCs的超微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3)建立甲磺酸伊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干预模型,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48只,雄性,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共24只),用药-1w、-2w、-3w、-4w组(每组6只,共24只)用药组以80mg/(kg·d)的甲磺酸伊马替尼每日灌胃,正常组则以相同体积的PBS代替伊马替尼灌胃。按实验所需时间,每周各取一组小鼠新鲜下颌下腺组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用药前后下颌下腺内TCs网络结构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用药前后TCs及其突起(Telopodes,TPs)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用药前后CD117、CD34及下颌下腺内ɑ-淀粉酶(ɑ-Amylase,ɑ-Amy)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TCs广泛分布于小鼠下颌下腺结缔组织内,胞体较小,胞核较大,有TPs,TPs相互连接成网络样结构,包绕着腺泡及导管,随甲磺酸伊马替尼干预时间的延长,与正常组比较,用药1-4w组TPs构成的网络样结构逐渐变稀疏。2)超微结构显示:TCs胞体较小,细胞核较大,核周胞质较少,胞质内含有较为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TPs由细段(podomers)和粗段(podoms)交替形成念珠状结构,与邻近组织紧密相连,周围可见胞外囊泡。随用药时间的增加,与正常组相比,用药组TPs数量减少,TCs胞内囊泡增多,胞质内细胞器减少。3)Western blotting显示:在实验设定的甲磺酸伊马替尼干预时限内,用药后TCs的免疫标记物CD117、CD34蛋白表达水平相应减少,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ɑ-Amy蛋白表达水平随用药时间的延长也相应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ɑ-Amy与CD117、CD34蛋白表达水平互为正相关。结论:小鼠下颌下腺内存在TCs,甲磺酸伊马替尼对TCs的干预可能会通过影响TCs的结构、免疫表型或细胞间通讯降低下颌下腺唾液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