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chumann的文化适应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一个人对第二语言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了一个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成败。文化适应论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是由学习者与所学语言的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及心理距离所决定的,社会距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心理距离的作用只有在社会距离不明显的情况下才突显。在中国学习英语属于外语学习。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社会距离可视作一个定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距离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就十分显著,学生与外国文化的心理距离越大,外语的学习就越难以取得进步。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文化导入的内容,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更多了解,以减少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心理距离,进而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运用文化适应论指导语言教学,对影响心理距离的四个因素(语言障碍、文化休克、动机和自我透性)进行了分析,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这些研究中,语言障碍属既定因素,研究者一般对此不作具体研究;对文化休克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证性的调查研究并不太多;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已经有多篇成果发表;而自我透性则因个体性太强,不宜进行集体研究。此外,上述研究中的大多数并不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而多针对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有鉴于此,本论文从探究文化休克是否存在于英语专业学生中入手,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探寻文化休克现象及其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本论文随机选取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35名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阅读能力测试、文化适应情况调查和文化休克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文化休克存在于外语学习过程中,文化休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专业学生对相对应文化的适应,从而导致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适应水平不高。调查结果同时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适应水平与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以及专业英语四级水平之间存在着正向联系。通过数据分析与讨论,本文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适应提出了几条指导原则,并指出虽然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引进文化适应论尚需进一步商榷,但至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将文化教学有机融入外语阅读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