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过后,福建发生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运动,慈善事业也随之嬗变,该文试结合社会变迁这个大环境,力图对1840~1949年间福建地区慈善事业的兴起背景、发展演进、时代特征作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研究,进而揭示出慈善事业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同时本文还论述了民国福建社会救济呈现三大特征(一)制度化。主要从救济资金来源、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以救济院为例而做个案分析。(二)地方化。民国福建弱趋势群体呈现多样化、数量多等特征,政府与社会采取各种措施对弱势群体实施救济,均以“积极救济”为方针。(三)民间化。民间慈善机构在民国社会救济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和慈善团体基本是和谐关系。最后指出民国时期福建社会救济基本是失败的,存在种种弊端,并结合当今现实情况指出福建救济事业必须走社会化道路,充分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发展民间慈善团体,并注意专业队伍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