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鼻内窥镜手术是近十多年来开展的新技术,但由于鼻腔比较狭小,血管粘膜血流丰富,解剖结构复杂,术中出血较多、易污染镜面,干扰术野,影响手术进程,增加手术风险,为了能提供清晰的手术野,使手术便于操作且更快捷、安全,控制性降压技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研究中发现,使用不同的控制性降压方法达到同一血压水平时,手术野的清晰度和术中出血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的μ受体激动剂,现广泛应用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相比于芬太尼与阿芬太尼等其他的短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能产生微弱的降血压作用,同时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保护脑自主调节的优点。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瑞芬太尼持续输注下,新西兰大白兔鼻粘膜血流(NBF),平均动脉压(MAP)、颈总动脉血流(CABF)的变化,探讨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与传统的控制性降压药物硝普钠及艾司洛尔对比,探讨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及其优点。方法:60只一级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兔龄120~150天,体重1.8-2.2kg,清洁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硝普钠组(S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每组20只。实验兔在室温25℃、相对湿度40%的实验环境中安静适应40min后,开放一侧耳缘静脉接乳酸林格氏液,按禁食及生理需要量以5ml·kg-1·h-1速度静滴。自开放静脉处注射氯胺酮2mg/kg,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于兔台上,暴露颈部,用1%的利多卡因0.5ml进行渗透麻醉后,分离气管及左侧颈总动脉,行气管造口术,插入婴儿20F气管导管并固定,保留自主呼吸,吸氧3L/min。将实验兔四肢固定,暴露分离一侧股动脉,明视下穿刺,留置导管,成功后连接生物压力转换器,并与心电监护仪相连,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心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8mg/kg,阿曲库铵0.6 mg/kg诱导麻醉,接动物呼吸机,呼吸频率35~50次/分,潮气量30-50ml,吸呼比为1:2,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持续泵注异丙酚4-6 mg·kg-1·h-1。实验过程中维持兔肛温在39℃~39.5℃之间。兔全麻模型建立后,在心脏参数稳定至少30min后,开始给予瑞芬太尼,硝普钠及艾司洛尔,三者均采用Graseby3500微量注射泵经家兔耳缘静脉持续输注。R组用瑞芬太尼以0.25μg·kg-1·min-1的速率持续泵入;S组用硝普钠以80μg·kg-1·min-1的速率持续泵入,维持MAP不低于60mmHg;ES组用艾司洛尔以为150μg·kg-1·min-1的速率持续泵入。三组均持续泵注药物30min。同步持续监测给药前与给药30min后,三组实验兔HR、MAP、SBP、DBP、NBF及CABF的数值变化。结果:1.与给药前比较,R组HR减慢,MAP轻度下降,CABF轻度减少,NBF明显减少,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HR增快,MAP显著下降,CABF轻度减少,NBF明显增加,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MAP显著下降,CABF轻度减少,NBF明显减少,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组心率无明显变化,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给药后R组与S组组间比较,S组比R组MAP下降幅度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组NBF明显增多,而R组NBF却明显减少。3.给药后R组与E组组间比较,E组比R组MAP下降幅度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组与R组NBF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4.S组同步监测的MAP与NBF间呈负性相关(r=-0.521, P<0.05);而R组与E组的MAP与NBF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三组MAP与CABF之间及CABF与NBF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与传统的控制性降压药物相比,瑞芬太尼可显著减少鼻粘膜微循环血流,但对平均动脉压及颈总动脉血流的影响却很轻微,提示在鼻内镜手术中用瑞芬太尼进行控制性降压更安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