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以民族经济为本位的社会福利政策和体制提出的挑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一个转型经济国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原有的以城镇居民为主体、以国家保障为主的就业和福利制度面临着严峻挑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何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一些借鉴意见。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概述。首先探讨了社会保障这一概念的内涵,<WP=70>在总结人们对社会保障不同认识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保障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而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它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或者GDP)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是政府依法对劳动者报酬和社会剩余产品部分扣除所建立的一笔消费基金,用于社会成员由于生、老、病、死、伤残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的物质或资金的帮助。社会互助互济思想观念和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文明时代,从古代救灾济贫、慈善事业,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和改革四个阶段。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共同构成了社会保障学的理论基础。正是受这多种因素和各传统学科的影响,才形成了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的思想流派,主要有新历史主义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贝弗里奇理论、罗斯福的“社会安全”理论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等。受不同思想理论的影响,再加上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在世界上基本形成了四种社会保障模式,即福利国家模式、“三方共负”型社会保障模式、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和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我国也曾实行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这套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WP=71>代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首先论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50年历程中经历的四个阶段,即创建时期、发展时期、瘫痪时期和改革时期。重点论述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逐渐建立起一个涵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项内容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暴露出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如基金收不抵支,陷入财务危机;个人帐户空帐运行;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低,国有企业负担过重;管理手段落后,基础工作薄弱;法律体系不健全等。与体制层面相对应,社会保障具体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城市贫困群体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低保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社会边缘群体正在形成,社会保障覆盖面急需扩大;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加大,难以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障水平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与现有的福利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等。 <WP=72> 第三部分论述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理论分析及国外值得借鉴的方法。文中指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弄清以下几个理论问题:一是社会保障程度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资金支持的可能而定位,我国目前应实行“低水平、广覆盖”的政策;二是个人帐户制度,重点是把个人帐户做实;三是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运用商业化手段使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要确保基金的安全。同时,介绍了国外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一是保障水平不能定得过高,待遇标准的调整又不能操之过急;二是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支撑体系;三是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四是发挥保险的功能与促进就业相结合;五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商业化运营等。 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在深入剖析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第一,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做好三条保障线工作的衔接,这是当务之急。第二,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再就业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WP=73>再就业为重点做好就业工作。此外,还要统筹做好大学毕业生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工作。第三,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等。第四,认真做好以社会救济为核心的救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