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shire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语境”的流行是以人类对自身实践活动负面价值的深切反思和幡然醒悟为前提的,它源于生态危机的全球化、生态运动的日益高涨和生态理论的不断深化,后现代哲学和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则对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需要异质文化的支持,作为异于西方文化又具有浓郁生态学特质的庄子哲学与此要求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国内外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立场阐释了庄子哲学与生态哲学尤其是与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契合,但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因此,在生态语境下诠释庄子哲学,是一项兼具价值性和前沿性的工作。本文力图在尊重和贴近《庄子》文本的前提下寻求庄子“原生态”的生态智慧,并在现代生态语境下对这些思想进行新的诠释。希望这一工作能够在理论上为庄子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生态理论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实践上为生态文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文化依据。本文主要从庄子的本体论、天人论、认识论、科技观、人生观五个方面解读庄子哲学的生态意蕴。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明生态语境研究的问题视域、庄子哲学生态语境转化的可能性,分析国内外生态哲学、庄子哲学以及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现状,并阐述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等。第二部分:道法自然。“道”和“德”是庄子生态智慧的本体论基础,道的本根性、整体性、同质性、超越性、自然性等基本特征蕴含的是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表现为物无贵贱、万物一齐的平等价值观和内在价值论,顺物自然、无为为益、处物不伤的生态方法论,知足知止的绿色生活方式与生态消费理念。第三部分:天人之论。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基本的理论特征和生态思想的最高境界。庄子之“天”主要有自然界、自然而然的状况、万物内在的本性以及事物的规律或法则四个方面的含义。天与人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天然和人为、自然和人类、“天道”和“人道”、天内人外、本真之人和世俗之人的对立,人与自然万物、人与自然而然的状态、人与万物自然的本性以及人与万物规律的合一。庄子“人与天一”思想有助于培育“生态大我”、“生态平等”理念,调和目前生态哲学中的价值观论争。但受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影响,其“人与天一”的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伦理意蕴,而其理论上的“曲高和寡”和消极无为倾向也导致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第四部分:道性思维。主要阐述庄子哲学的认识论或思维方式。庄子道性思维的主旨是道通为一。道性思维表现为显和隐两条线索,其显性表现为对感知的有限与无限、道的不可言与不得不言、道的不可知与可知的辩证阐述;隐性表现为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理性上的感性的正反合过程。从两个维度的结合上看,感知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有助于防止人类对自然的自以为是、妄作妄为,提醒人类慎重地对待科技及其成果的运用;道不可言与不得不言的语言观有助于人类“知止其所不知”、消解“文化霸权”,有助于后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道不可知与可知的直觉主义认识方法有助于建构深层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第五部分:道技之辨。阐述庄子的科技观。道是庄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在道的意义上,知识可分为世俗之知和体道之知,技术可分为工具之技和体道之技,庄子反对和厌恶世俗之知和工具之技,却提倡和欣赏体道之知和体道之技。庄子的知识观与具有生态意蕴的后现代知识观非常一致,对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缓解知识爆炸带给人类的精神和心理困境、追求非功利的精神生活、培育科学精神等均大有裨益。庄子的技术观为人们深入认识现代工具技术的危害、揭示现代技术危机的实质以及对技术的真正出路——生态技术的思考提供了深广的理论空间。第六部分:人生之困和逍遥之游。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阐述庄子的人生哲学。第六章人生之困,主要阐述庄子人生哲学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哲学和文化背景。庄子所感知的人生困境可以概括为命运之困、社会之困、自我之困和环境之困四个方面。庄子对人生之悲的感悟包括以身殉物之悲、悦生恶死之悲、逆物之性之悲、好知离道之悲和感官情感之悲五个方面。庄子的人生悲悯意识对培育良好心态、维护和谐世态和保持平衡生态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警戒作用。在阐述庄子人生哲学时,本文按照人对道的体悟程度及其所受悲困程度的不同,把《庄子》中的人格境界从低到高分为自然之人、世俗之人、修(合)道之人和体(通)道之人四个层次,此种人生境界论对现代人确立人的内在价值论,作出理性的人生定位,从而依自然本性快乐生活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第七章逍遥之游,主要论述庄子摆脱人生之困、获得人生自由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庄子对命运之困采取了安于生死存亡、穷达贫富和是非毁誉的消解方式,对社会之困中的时势之困和仁义之困分别采取了安时处顺、无为而治、法天贵真、掊击圣人、以道释儒的化解策略,对自我之困中的身心之困采取了身与物化、重生乐生、无用之用、中庸隐遁、虚己游世、全性保真、解心释神、乘物游心、回归自然等解脱方法,对生态之困的解决表现为对“至德之世”、“建徳之国”的生态社会理想和至人、真人、圣人的生态人格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在摆脱人生困境的种种策略和方法中所贯穿的都是顺物自然的生态学原则。第七部分:结语。是对论文中涉及到的几个基本问题所做的总结性思考。本文认为,对庄子的生态智慧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采取“扬弃”的态度;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在保护生态上具有共识,只是采取的方式以及理论出发点不同,两者之间需要对话和交流;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是大趋势,但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并不是绝对主流的趋向,我们对此不必沾沾自喜,当然更无需妄自菲薄;生态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物质利益问题。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只是为生态哲学的发展和生态危机的缓解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论文最后是两个附录。由于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认同道家哲学与深层生态学的契合和一致,深层生态学又是相对于浅层生态学而言,为了实证这一问题,论文归纳整理出两个附录:“附录一”是转引的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主要观点比较,“附录二”是笔者在“附录一”的基础上对深层生态学与庄子生态智慧所做的尝试性比较,从中可以更具体地呈现出“生态语境下”庄子哲学的理论特质。
其他文献
40岁的鲍十不善言谈,语气 平和、谦逊,文如其人般朴实。一次在市联的会上,笔者见到一些个张狂文人在大侃胡侃,而鲍十坐在角落一声不吭,默默无语,不由得十分佩服。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学生各科学习的基础,也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语文教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拟定益气活血膏方与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膏方治
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对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而言具有诸多帮助,以现阶段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经验,对构建学校德
为了实现对在电厂输煤过程中产生的煤尘进行高效除尘,以PLC为核心设计了一个布袋除尘器控制系统。结合实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给出了合理的处理方法。并且设计了完善的上位
针对盗窃虚拟财产引发的纠纷,以实践案件为例分析,虚拟财产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一种物,可以构成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在犯罪数额计算上具有特殊性。我国现行条件下,可以以案例为指
中国共产党从来就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党。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实行了对外开放。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历史,有利于我党从中
采用《大学生学业动机问卷》和《职业认同问卷》对华中师范大学的434名免费师范生和397名非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非师范生在职业期望与意志、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倾向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可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可减少农业投入品和废弃物,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可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探
目的 :对比分析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常规的根管治疗术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期我院收治的68例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我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