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梗死后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神经功能重建和康复是神经科学研究重点。目前研究认为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结构重建及神经功能康复的过程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时临床研究也发现电针治疗对神经康复治疗有较好效果。因此,本次研究通过观察电针治疗在不同时间点对高血压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变化及梗死灶周各类胶质细胞标记物表达的影响,进而讨论电针治疗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是否与其可以调节星型胶质细胞(astrocyte,AS)、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glia cell,OL)、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 cell,MG)增殖和活化有关。方法:选用2~3月龄、体重100~150g健康雄性SD大鼠,复制易卒中肾性高血压(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RHRSP)大鼠。双侧肾动脉狭窄形成术后每2周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1次,并记录其它相关生命体征。待RHRSP模型制备10周后,取平均血压≥180 mm Hg、体重400~450g,无神经缺损症状的RHRSP大鼠,采用电凝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SM)组、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组和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组,其中CI组及EA组RHRSP大鼠在10%水合氯醛(250 kgmg)腹腔注射麻醉后,经左侧颞部开颅,凝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复制MCAO模型;而SM组中大鼠造模操作过程同前,但不行MCA凝闭。参照Garcia评分表对大鼠脑梗死后1 d、3 d、5 d和7 d神经运动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TTC染色法观测和比较CI组及EA组大鼠在MCAO术后7 d、14 d、21 d、28 d时梗死灶体积变化;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和比较三组大鼠在上述实验时间点梗死灶及灶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阳性表达情况。结果:1.成功复制119只RHRSP模型大鼠,RHRSP术后10周,其平均动脉血压为193.46±17.39 mm Hg。2.三组大鼠Garcia评分情况如下:SM组在各时间点均为满分(18分);MCAO术后,EA组和CI组中大鼠均呈现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并随时间逐渐改善,其中EA组中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CI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3.TTC染色显示:MCAO术后7 d、14 d、21 d时EA组中大鼠梗死灶体积显著小于CI组,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CAO术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类神经胶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生,在CI组及EA组梗死灶周GFAP及Iba1阳性标记细胞计数均高于SM组,其中EA组梗死灶周GFAP阳性细胞计数在上述4个时间点均低于CI组,7天时差异最显著(P<0.05,P>0.05),各个时间点EA组梗死灶周的Iba1阳性细胞计数较CI组减少,7天时差异最明显(P<0.05,P>0.05);MCAO术后梗死灶及梗死灶边缘MBP阳性表达减少、缺失,并随时间逐渐恢复正常,CI组及EA组在上述4个时间点MBP阳性表达均低于SM组,其中EA组MBP阳性表达情况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CI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P>0.05)。结论:1.电针可以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并可显著减轻梗死灶体积。2.电针治疗可以抑制GFAP、Iba1阳性表达、促进MBP阳性表达,说明电针可以调节星型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水平,并且此机制可能与电针治疗改善神经功能康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