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神经网络技术的高层建筑损伤检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在大型土木工程健康监测系统已被广泛应用,针对复杂高层建筑进行实时的健康监测或灾后损伤检测也日益重要。本文围绕本课题组“基于GIS的大型土木工程健康监测研究”的工作,针对高层建筑,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实例,编制了一个具有GIS(地理信息系统)特有功能的健康监测及损伤检测系统程序,并研究定义了地震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损伤类型,然后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其进行损伤识别。   本文首先分析了损伤检测系统(DDS,Damage Detection System)的开发方法,开发工具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实现的功能,并提出了构建系统的数据结构,并以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编制了相关的结构信息化程序模块,主要实现将地理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从而使各类信息可视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特有专题分析功能将数据以统计图形式标注于地图上,令分析更为直接清晰。   然后,通过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联肢剪力墙模型,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定义剪力墙的损伤状态。同时对U形的带翼墙双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考虑连梁跨高比、墙体配筋率、边缘构件配筋率、连梁配筋率等因素对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并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根据结构构件的破坏顺序,归纳出不同的损伤类型。   最后,将损伤检测技术有机地运用到了GIS损伤检测系统中。损伤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结构的模态参数,形成从模态识别到损伤检测再到损伤显示的自动损伤识别系统。将GIS损伤检测系统运用到高层建筑的在线监测中,作为应用实例,本文基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动力有限元模型,进行损伤检测研究分析,提出使用损伤前后频率信息和部分关键点的模态信息构造损伤指标训练神经网络,对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的识别都取得了良好的精度,对未知损伤类别也具有一定的自学习能力。同时对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层建筑健康监测或损伤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出现,使人们认识了空间多面体刚架结构。自然界中多面体阵列形成的结构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这无疑为人类的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灵感。如果利用多面体
钢—连续纤维混杂筋是以纤维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为粘接剂,以金属芯材作为基体材料,由人工或机器进行粘贴并经过养护而成的新型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提高金属的弹性模
桩基础因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等优点应用广泛,且对于跨越大江大河或深切峡谷的铁路或公路大桥、以及高桩码头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工程,多采用高承台桩基。对于这类高承台桩基
辐射供冷空调是以较高温度的冷水供入辐射末端的系统,以辐射换热为主要方式冷却室内环境,处理室内显热负荷,使人体能够获得较高的热舒适感。辐射末端和周围环境的换热过程受
砖混结构现浇板收缩裂缝会影响构件的耐久性,使用户产生不安全感。本文针对砖混结构多跨连续板进行了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获得了板内不同位置的收缩应力分布。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与此同时,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再次提出挑战,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对我国社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风力机叶片运营过程中周期性荷载以及气动荷载对其基本动力特性的影响;理论分析了上述两种荷载对叶片基本动力特性影响的原理,通过对一个额定功率300W的小型
聚硅酸金属盐复合混凝剂的开发与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其在污废水领域内的应用,特别对污废水的悬浮物、有机物以及氮磷的去除,研究较少。鉴于此,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有
轻型木结构房屋主要应用于北美地区,它是该地区别墅及低层住宅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它具有施工快捷、构造简单、结构构件标准化等优点,在北美及其他多地震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RC管桩)是近几年在沿海地区被研发并应用的一种新型管桩,其很好地解决了管桩的抗水平荷载能力较差、耐久性不足、抗弯能力不足、延性差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