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乒乓球运动自身所具有的娱乐性强、对抗性弱、体力要求不高、人员容易组合等诸多优点,并能很好的满足学生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成为目前高校体育选修课中的热门选项。但伴随着乒乓球运动在高校的不断升温,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应运而生。为此,本文选择对上海市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和探讨当前高校乒乓球运动所普遍面临的场地设施、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涉及上海市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的基本情况、学生选修乒乓球课的具体情况、上海市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的组织情况、学校乒乓球运动的现状情况等,结果发现:上海市各普通高校基本都有专门的乒乓球场馆,部分高校拥有2~4个。但由于扩招等原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需要自备球拍。上海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有48.9%的乒乓球选项课教师为其它专项,有44.4%的教师从参加工作以来并不是一直从事乒乓球教学工作的,严重影响了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上海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比约1:121,大约每位老师带5~6个班的乒乓球选项课,教师的负担普遍较重。上海市普通高校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在选修乒乓球课之前对乒乓球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只有13.1%的学生从没参加过乒乓球运动;学生选修乒乓球课的动机以兴趣爱好和锻炼身体为主,大部分学生表示会将乒乓球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或主要手段之一,有着较好的终身体育的意识。上海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内容安排以基本技术为主,涉猎内容较为广泛,94.1%的学生对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内容的安排表示认可。上海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实践课的考核一般安排在学期末实践课结束后,考核内容主要是发球、推挡和正手攻球三项,评定标准以动作的合理性、动作结构和击球质量为主;理论课的考核形式多样,但以开卷考试为主。上海市普通高校学生业余时间参加乒乓球运动的比例较高,但呈现无序状态,这很大程度上与高校乒乓球运动的管理体制有关。因此,笔者建议加大物力、财力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的乒乓球场地、设施,添加适量的器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学历,引进高学历的乒乓球专业人才,带动整个高校的乒乓球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适当增加乒乓球竞赛规则和规程方面的课时,壮大校园裁判队伍,提高欣赏体育运动的水平。优化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学习自觉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多组织一些校内或校际之间的乒乓球比赛,营造良好的气氛,丰富学生的业余乒乓球锻炼,激发学生参加乒乓球运动的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乒乓球业余锻炼中来;改善管理体制,使得学生的业余锻炼有组织、有秩序,可以尝试采用乒乓球俱乐部的形式。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因班、因人而异,主次分明,做到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切实做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