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证猕猴模型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特征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构造阳虚证候的猕猴模型,进而探索中医阳虚证候和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特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先采集正常猕猴视网膜血氧饱和度信息和指尖动脉血氧饱和度信息,然后采用肌注氢化可的松的方法构造猕猴阳虚证候模型,通过实验猕猴造模前后行为学表现特征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待模型构造成功后再采集猕猴视网膜血氧饱和度以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采集指尖动脉血氧饱和度以探索其造模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1.正常猕猴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指尖动脉血氧饱和度表现特征正常猕猴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值为90.17±4.89,正常猕猴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均值为60.12±10.22。指尖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值为96.22±3.212.猕猴造模后的行为学和血生化结果(1)行为学观察结果:猕猴造模后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便溏、活动度降低等症状。(2)血生化检测结果:猕猴造模后相比于造模前,Ig M的表达明显降低,FT4的表达明显升高。3.猕猴造模后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指尖动脉血氧饱和度表现特征造模后模型组和对照组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造模前后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造模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造模前后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造模前静脉血氧饱和度均值为59.92±11.41,造模后静脉血氧饱和度均值为64.98±7.73,造模后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前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值为88.72±10.22,造模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值为92.82±9.64,造模后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对照组和模型组视网膜颞下动脉血氧饱和度,上方静脉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相比:模型组造模后视网膜颞下动脉血氧饱和度,上方静脉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造模前后各个象限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模型组造模前后视网膜颞下动脉血氧饱和度,鼻下动脉血氧饱和度,颞上动脉血氧饱和度,上方静脉视网膜血氧饱和度,鼻上动脉血氧饱和度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鼻下动脉血氧饱和度造模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造模后指尖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值为96.25±4.21结论1.正常猕猴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对猕猴肌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可以成功构造出猕猴阳虚证候模型。3.阳虚模型组造模后相对于造模前,其视网膜动脉和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阳虚模型组造模后和造模前指尖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指尖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文献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鉴于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和成长特性,文章试图将BIG6模式引入应用文写
利用上海虹桥机场1986~2008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虹桥机场雷暴日数、雷暴时数和雷暴持续时间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08年虹桥机场的雷暴日数和雷暴时数呈现先缓慢
蜜蜂,作为大自然中最常见的昆虫之一,据史料记载距今已经在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