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清肺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且通过清肺方对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炎症介质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探讨清肺方在治疗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为提高CAP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法和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的住院CAP痰热壅肺证患者108例。使用随机法将纳入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CAP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相同的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肺方联合进行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第1天、治疗第2天、治疗第3天、治疗第5天、治疗第7天、以及治疗第10天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第1天及治疗第10天检对两组患者进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进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进行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百比(NLCR)、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IL-8和免疫球蛋白-M(Ig-M)。并且对治疗期间患者进行安全性指标观察(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疗程、并发症、吸烟史和饮酒史及西医常规抗生素治疗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治疗10天西医临床疗效观察得出,临床治愈26例(48.15%)、临床显效20例(37.04%)、临床有效5例(9.26%),共有效51例(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3)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主症评分和次症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7和10天治疗组患者中医主症中发热、咳嗽和咳痰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7和10天治疗组患者中医次症口渴、心烦、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评分均较治疗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CT检测显示,治疗第10天治疗组患者肺部炎症完全吸收28例(51.85%)、明显吸收21例(38.89%)、部分吸收4例(7.40%),有吸收53例(有吸收占98.15%),炎症吸收情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P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治疗组患者PS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6)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WBC、NLCR、ESR、PCT和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治疗组患者WBC、NLCR、ESR、PCT和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7)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TNF-α、IL-1β、IL-6、IL-8和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治疗组患者TNF-α、IL-1β、IL-6和IL-8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第10天治疗组患者Ig-M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8)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3.70%)患者发生轻微一过性恶心、呕吐。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腹泻、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治疗第1天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指标均未出现异常改变。结论:清肺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CAP(痰热壅肺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显著降低患者PSI,降低WBC、NLCR、ESR、PCT、CRP。我们推断清肺方的临床疗效可能与调控TNF-α、IL-1β、IL-6、IL-8水平,升高Ig-M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