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菌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及抗药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嘧菌酯是捷利康公司开发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第一个产品,杀菌活性高、抗病谱广且与环境相容。这类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Ⅲ而抑制能量合成,是目前研究最热的一类杀菌剂。然而,这类杀菌剂使用2年后就出现抗药性,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2001年,嘧菌酯在中国登记,而在中国还没有对这类杀菌剂进行系统研究,所以研究嘧菌酯对中国病原菌菌株的生物活性以及抗药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田间分离鉴定14种主要作物的重要病原真菌,测定了嘧菌酯对这14种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对大多数植物病原真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嘧菌酯既能抑制菌丝生长又能抑制孢子萌发。测试的14种真菌中,稻瘟病菌、水稻恶苗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辣椒红色灰疽病菌菌丝生长对药剂最敏感,EC50为0.0256~5.0618μg mL-1;对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较低,但对它们的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活性,EC50为0.0849~0.5913μg mL-1。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效,EC50为0.0383μgmL-1和0.0428μg mL-1。嘧菌酯作用真菌后,对黄瓜炭疽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黑色素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对灰霉病菌分生孢子产生和水稻纹枯病菌菌核产生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瓜炭疽病菌和小麦白粉病菌的致病力丧失或下降。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嘧菌酯对稻瘟菌的作用。嘧菌酯离体活性受培养基组分影响,可酵解碳源具有拮抗作用。嘧菌酯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量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孢子致病力的影响显著;嘧菌酯对稻瘟菌黑色素合成有抑制作用。甘露醇和SHAM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不显著,但对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嘧菌酯对稻瘟菌63个菌株的EC50为0.0010~0.0906μg mL-1,平均EC50为0.0223μg mL-1。盆钵试验表明阿米西达(嘧菌酯的商品制剂)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兼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且保护作用优于治疗作用。阿米西达对稻瘟菌有一定的田间防效,但随药剂浓度的升高,防效增力,不明显;然而阿米西达对水稻增产作用明显。 紫外诱变获得抗嘧菌酯突变体B9-R2,此突变体对嘧菌酯表现高抗药水平。突变体子代抗药性状稳定,但是随着转代和长期低温培养,抗药水平下降,生长速率降低。抗药突变体产孢能力、孢子萌发能力下降。抗药突变体毒素产生、黑色素产生能力和致病力与敏感菌株相同。嚼菌酯不能抑制抗药突变体的黑色素产生,在活体条件下喀菌酯对突变体的控制活性较弱。止匕突变体抗药机制不可能是旁路氧化酶的作用。 通过测定 16个辣椒炭疽病菌菌株对喀菌酯敏感性的结果表明,NJR菌株(红色炭疽V对喀菌酯的EC50为0.Z185pgmL”’;而NJB(黑色炭狙)对啼菌酯不敏感,100昭mL”’啼菌酯对MB的抑制率只有37.2O,其它菌株对喀菌酯的敏感性差异也很大。在测试的几种药齐0中,NJR、NJB对多菌灵最敏感。喀菌酯与多菌灵、百菌清、福美双和代森锰锌以不同比例复配,其复配剂对NJR和*B两个菌株的毒力有差异。喀菌酯与多菌灵以 1:l和 1:3的比例复配,对*R和MB两个菌株均表现为相力。作用。喀菌酯与百菌清以 1:l和1:3的比例复配,对NJB的抑制表现为桔抗作用,而对NJB的抑制表现为增效作用。对NJR,喀菌酯与福美双以各比例复配都没有增效作用;而对*B,9:1、3:1、1:3和1:1混剂均有增效作用。啼菌酯与代森锰锌混剂(1:1、1:3和1:9)对MR的抑制表现为增效作用;而以各比例复配对NJB菌株的抑制均表现为增效作用。
其他文献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是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的危害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刺吸方式取食作物,造成组织损伤; 二是携带病毒至水稻、小麦等作
语内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目的语内部规则的相互迁移而产生的偏误。这类偏误是学习者受习得目的语知识的影响而出现的,与学习者母语的干扰无关。Dulay和Burt(1973)
菌食性蓟马是一类生活于森林枯枝落叶中取食真菌孢子和菌丝体的蓟马的通称。它们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于森林凋落物分解的早期阶段并与森林凋落物的微生物群落及森林
本论文以具有几丁质合成抑制活性的苯甲酰(硫)脲为先导化合物,保留苯甲酰(硫)脲类的活性基团2,6-二氟苯甲酰脲部分,设计并合成了含哒嗪酮环的苯甲酰(硫)脲类化合物、含氨基甲酸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基础教育学校变革领域中出现了大学研究人员介入中小学教育变革、中小学之间相互介入变革的新局面,介入之后的广泛合作与多样互动,也正在成为一种新
“灌输”曾与教育、德育等词通用,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的相似性是其成为教育隐喻、德育隐喻的重要条件,也是其在教育中盛行的原因.本文试图探析灌输隐喻的在教育和德育中的演变,
回顾上海近二十年来教师教育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我们对教师教育的内涵、方法和途径有一个逐步认识、发展和完善的过程.rn其一,对教师教育内涵的认识.在一期课改期间(1988-19
分离菌株phen8能够将1-7mM酚溶液中95.8﹪的苯酚分解掉(20hr内),这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1-7mM范围内,降酚率与菌体生长和酚浓度成正相关.只有达到指数期时,菌体才显示出较高
本研究通过比较辣椒高抗、抗病、中抗和感病品种感染疫病后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同工酶谱带变化,抗疫病相关基因的遗传和RAPD分析,阐明了辣椒抗疫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是一类在没有明显病原物侵染、逆境或损伤的情况下,自发地形成坏死斑的突变体。三个水稻突变体chll (chloroplastic-H2O2-induced lesion 1)、Z1834和Z1828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都具有很强的抗性。本研究通过基因定位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来探讨突变体类病变表型的形成和抗病反应的分子机制。在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中,已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chl1的目的基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