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研究我国现行生态规划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理论,以珠三角地区快速发展的城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广州市南沙岛分区作为一个具体的案例,参考城市规划、地理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在GIS技术平台的帮助下,评估南沙岛景观破碎化程度并预测未来的发展状况。从南沙岛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规划方法已无法有效应对城市边缘区的景观破碎化。因此,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当前城市与自然无法分割的空间现实中,总结出景观视野的城市空间理论。本文研究了南沙岛过去20年的景观破碎化过程。其中选取相应的景观指数,将这个变化过程的空间信息数据化。其中重点考察了生态斑块在南沙岛的数量、密度以及斑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在了解破碎过程的基础上,分别从景观破碎化的空间演变过程、自然生态斑块的空间形式改变以及地形作为干扰效应的表征3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化过程与景观破碎化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南沙岛的城市化过程确实是造成自然系统景观破碎化最重要的原因。并且景观的破碎程度并与城市化的过程呈非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城市建设阶段,南沙岛内不同区位的破碎化过程有不同的生态效应。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从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出发的规划理念则更倾向于主动积极的规划干预方法。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区域景观格局的调查与分析,透过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复育,提出区域未来空间演变的可能方向。同时,针对生态敏感的地区,以开发权转移为政策工具的生态补偿制成为协调城市化地区的一种有力措施。在保证城市生态斑块总量不变的原则下,将在区内的建成区或意向开发项目转移到合适的地区,以兼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