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绿洲关井压田区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碳库稳定性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的民勤绿洲黄案滩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区为研究区,分别就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和2006年“关井压田区”压田土壤与邻近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民勤绿洲“关井压田区”不同年份压田土壤与邻近农田土壤的p H值、粒径、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活性碳机碳、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分析探讨了随着“关井压田”不同年份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碳库稳定性的影响。为民勤绿洲“关井压田区”压田土壤的肥力恢复、土壤碳库有效管理、土壤生产力提高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民勤绿洲关井压田区不同年份土壤粒径粗砂粒、细沙粒与粉粒含量均表现为压田>农田,黏粒含量变化表现为农田>压田;随着关井压田年份的增长,压田农田土壤粗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均表现为不断增加,黏粒含量不断减小。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随着关井压田年份的增加在压田与农田之间的差值逐渐降低,关井压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得到轻微缓解。民勤绿洲关井压田区土壤有机质随着压田年份的延长呈波动式降低、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变化趋势一致,且随着关井压田年份的增长,均表现为农田>压田,在2008年达到极大值后快速降低。土壤速效钾压田>农田,随着关井压田年份的延长,土壤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各年份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民勤绿洲关井压田区土壤,不同年份同一类型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2008年>2010年>2009年>2007年>2006年,其中压田土壤各种酶在不同年份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农田土壤中各种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显著性较小;同年份不同类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农田>压田,压田与农田土壤随着关井压田年份的延长,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越显著。(3)民勤绿洲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同年份土壤有机碳均表现为农田>压田,同一类型不同年份土壤表现为2008年>2010年>2009年>2007年>2006年,不同年份和不同土壤类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年份关井压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趋势与有机碳一致,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年份关井压田区土壤不同粒径组分有机碳、不同粒径组分活性有机碳均呈现为农田>压田,同年份粉黏粒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粗砂粒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次之。同年份间碳库活度和碳库管理指数均表现为农田>压田,不同年份间2008年农田压田土壤碳库活度和管理指数最高。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而氮肥利用率却较低,导致氮素大量损失,进而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的负面效应。为同时实现增产和环保,从满足化肥供应数量转向提高质量,鼓励施肥转向控制施肥,加强节能和产品优化工作,本研究依托在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的春小麦大田试验,设9个处理:(1)CK;(2)U1:100%施氮量(110kg/hm2);(3)U2:75%施氮量(86.25kg/hm2);(4
农业灌溉水资源短缺和灌溉模式粗放问题已成为制约河西绿洲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食用向日葵作为一种耐低温、耐盐碱和抗干旱的经济作物,具有巨大的节水潜力,目前在河西绿洲地区被广泛种植。本文基于2020年4-9月在河西绿洲冷凉灌区开展的食用向日葵膜下滴灌水分调亏试验,研究了食用向日葵生理生长特性、耗水特性、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机制。试验共设了4个水分梯度,分别为充分灌溉(75%
黄土高原雨养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降低土壤质量,减少土壤碳固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因其营养价值和生态功能,在该区域生态修复和土壤质量提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后会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牧草产量下降,土壤的固碳效应也会因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发生变化。目前针对影响黄土高原雨养区苜蓿人工草地CO_2排放的微生物机理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黄土高原雨养区不同种植年限(2 a、9 a、16 a和18 a)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农田(
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作为一种国际上重要商品化捕食螨,其规模化生产方式仍然为“寄主植物—叶螨—捕食螨”的传统方式。加州新小绥螨属于叶螨选择性捕食螨,可以使用替代食物花粉饲养,为降低加州新小绥螨规模化饲养的成本,人工饲料的开发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以加州新小绥螨为研究对象,筛选不同营养源添加的人工饲料的配方,研究其对加州新小绥螨生长发育、生殖及对子代的影响。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许多农作物和牧草的重要害虫,其刺吸不仅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而且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因此,本研究将从植物与蚜虫之间互作的角度,利用植物产生的次生物质来防治蚜虫,并以含有不同浓度芥子油苷的人工饲料饲喂豌豆蚜,利用目前非常成熟的q RT-PCR和RNAi技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分析豌豆蚜取食含有芥子油苷的人工饲料后,解毒酶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取得如下主
盐胁迫通过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使植物生长受损。植物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进化出了一系列抵御机制,其中细胞内渗透调节物的积累是植物面对逆境胁迫过程的常见反应。脯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在植物应对盐胁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黑果枸杞是一种多年生灌木,同时也是典型的盐生植物,多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其具有抗旱和抗盐的特殊生理特性,是荒漠化防治和治理盐碱地的先锋树种。前期对不同种源黑果枸
燕麦(Avena)是我国北方冷凉地区重要的一年生粮饲兼用作物,田间杂草通过与燕麦竞争营养、光照和空间而影响其品质和产量。作物在与杂草的竞争中会释放一些影响杂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化感物质。目前关于燕麦的化感作用国外已有研究,但国内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文以5个不同燕麦(二倍体百绿1号和小莜麦、四倍体ZY003622、六倍体陇燕3号和白燕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不同浓度的种子和幼苗水浸提液对5种燕麦田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草莓大棚种植已经在甘肃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产业。二斑叶螨Tetrarcychus urticae作为草莓上的优势害螨之一,更容易在温室的小气候环境中爆发成灾,对草莓生长造成严重危害。为明确在高温和长期施用农药的选择压力下二斑叶螨如何维持其种群,包括相关的生物学特性、体内解毒酶系、高温对其耐药性的变化,本试验设置了36℃、39℃、42℃3个高温对二斑叶螨分别进行2 h、4 h、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R.solani)侵染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目前严重影响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土传病害,而生物防治作为最安全有效的绿色防控方法,受到了生防菌菌种资源有限和生防机制研究匮乏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筛选的一株对R.solani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类芽孢杆菌QHZ11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T1:病土(灭菌土中添加R.solani);T2:病土+普通有机肥;T3:病土+氨基酸有机肥;T4:病土+QHZ1
枸杞根腐病是发生于枸杞栽植区的一种常见土传病害,由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引起,严重制约了枸杞产业的发展,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目前,防控的主要手段以化学防治为主。然而,化学药剂的密集使用,不仅严重破坏枸杞的风味品质,而且对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也构成巨大威胁。因此,生物防治成为当前最符合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防治手段之一,也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策略。高效拮抗菌是微生物农药的重要杀菌成分,为枸杞根腐病的